“妈妈,这蛋糕是给我的吗?”
“嗯!”“小弘扬,这蛋糕就是给你的!”……
“哇,呵呵呵……”
五岁的张弘扬从妈妈的眼神中得到肯定的信息,裂开嘴笑得手舞足蹈。他把蛋糕切开,一一递到妈妈们手里。这是小弘扬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蛋糕,或许除了甜他吃不出更多味道,但这已经足够支撑他的幸福感,而在此刻对于他的妈妈们而言,这种幸福感是共同的。
小弘扬是汶川地震后在什邡罗汉寺出生的108个地震宝宝之一,还是南京军区第85医院抗震医疗队接生的第一个“帐篷宝宝”。在地震后的“生命接力”中,小弘扬一家与医疗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小弘扬有了一群“兵妈妈”。
母亲节前夕,小弘扬和妈妈杨启菊一起坐了22个小时的火车,从什邡到上海看望他的“兵妈妈”们。5月11日,“兵妈妈”们特意为小弘扬买了蛋糕,提前过了一个生日。
对于妈妈们而言,她们一辈子难忘的却是小弘扬的第一个生日。
2008年5月16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上午十点,南京军区第85医院抗震医疗队刚刚在四川什邡的罗汉寺搭起第一顶医疗帐篷,医生们接到了村民张贵昌的电话——他的妻子杨启菊是一名45岁的高龄产妇,患有妊娠高血压,在地震中摔伤,马上就要生产,但普通医疗队没有把握做手术……
“妊高症、高龄产妇、第二胎……任何一个因素都十分棘手,更何况三个因素齐集在一个产妇身上?”参与救治的“兵妈妈”孙燕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顾不上那么多,救人要紧,医疗队让张贵昌赶快把妻子送来。下午四点左右,杨启菊被送到医疗帐篷时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们紧急实施了剖腹产手术。下午五点十二分,孩子的一声啼哭让人们兴奋不已——一切顺利,母子平安!
震后的雨夜里,看着躺身边的孩子,再看看连续多天守在一旁的医护人员,杨启菊感动不已,当时没有人能理解这个小生命对这位母亲是何等的重要。杨启菊夫妇已经有一个20岁女,地震前意外怀上了小弘扬。因为身体不好、年龄大、再生二胎很危险,许多人都劝说杨启菊放弃这个孩子,但是这位母亲还是坚持要给腹中的骨肉一个完整的生命,于是就有了地震后那一幕惊险的“生命接力”。张贵昌夫妇给孩子取名“弘扬”,意思是要把解放军一心为民的精神弘扬下去。
“记住,下车之后一定要抱抱兵妈妈,亲亲兵妈妈!”5月10日,小弘扬和妈妈乘坐的火车在晚点两个小时后抵达上海站,酝酿了五年的感恩之旅终于成行,妈妈嘱咐小弘扬一定要给“兵妈妈”最热情的拥抱。一家人走出车厢,“兵妈妈”们已经等在站台上,小弘扬跌跌撞撞地跑向一位“兵妈妈”,“兵妈妈”伸出双手把小弘扬一把抱在怀里,就像当年抱着刚刚出生他一样。小弘扬在“兵妈妈”的怀里腼腆地笑了。
“兵妈妈”许淑娟是麻醉科的护士长,平时她能迅速让病人弱化观感,而面对从地震中“抢”回来的小弘扬,她成了泪点最低的人。赶赴什邡救灾时,许淑娟已经是一个七岁孩子的妈妈,看到震区倒塌的学校,看着帐篷里出生的婴儿,她觉得生命竟是如此脆弱而又顽强。“一个五岁的孩子也许还难以理解生命的意义,但并不妨碍人们这个过程中获得呵护生命的共鸣。”许淑娟说。
为了小弘扬的这次“探亲”之行,杨启菊一年前就开始了准备。她用玉米喂了一头大肥猪,做成腊肉;又花了一个夏天上山采野菜,洗好晒干;还亲手缝制了数十双鞋垫,绣上“感恩”字样。这些礼物都由小弘扬送给了“兵妈妈”。
在上海的两天,“兵妈妈”们带着小弘扬玩遍了外滩、海洋馆、世博园。漂亮的楼房、新鲜的生活让小弘扬兴奋不已,他对妈妈们说,以后还要到城里来。聊到小弘扬的未来,大家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着遐想,而杨启菊对此却有一种平淡的坚定,“以后会怎样?孩子还很小,时间还很长。孩子平安,懂得感恩,就是最大的幸福。”
分手之际,小弘扬和“兵妈妈”们约定:今年国庆节,什邡再见。(杨绍功 孙刘)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