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   本网专稿

常州多渠道募资 4亿基金保障见义勇为者生活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2013-07-24 16:47:56
分享

“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蒋建祥因伤复发导致双目失明,在见义勇为基金会帮助下,开了一家“盲人爱心推拿店”。目前他不仅可享受免费乘车、优待就医,而且每年能从基金会领到16200元伤残抚恤金,生活上再无后顾之忧。近年来,常州市在建立见义勇为工作长效服务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见义勇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入手,创新组织体系,落实多渠道募集资金,目前基金总量达到4.1亿元,见义勇为革命烈士的抚恤金达20万元。

2011年,常州市提出“依靠财政拨款、依靠社会募集、广开募集渠道”工作思路,全市两级基金会掀起了新一轮募集基金的热潮。一是出台政策做强支撑。出台了《关于给各辖市、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划拨配套资金的办法》。《办法》规定:2011年、2012年对各基层基金会募集的资金,市基金会将分别按1:1、1:0.5的比例配套划拨,以此激发基层基金会募集资金的工作热情,2011年以来市基金会已下拨基层单位配套资金7971万元。二是典型激励带动全局。全市7个基层基金会共获得政府拨款8285万元。三是做大基层强化保障。一方面,力争在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款项,作为见义勇为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努力争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热心公益事业企业家及社会各界的捐助。在此基础上,明确要求基层基金会的基金设立单独的账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理财,盘活基金,创收增值。

充足的资金支撑为开展长效机制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下半年,常州市用3个月时间,对全市历年来受到市级表彰的420名人员及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见义勇为人员工作、生活现状。在此基础上,常州市率先推出了为见义勇为人员提供全方位民生保障的“暖心工程”,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优待乘车证〉发放办法》、《见义勇为人员救治绿色通道办法》、《见义勇为人员伤残抚恤办法》和《见义勇为家庭困难人员就学补助办法》等9个规范性文件。市财政、交通、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制订了7个配套性文件,联合打造医疗救治、交通出行、伤残抚恤、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补助“绿色通道”。

具体为:一是乘车优待。对44名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革命烈士的配偶及父母乘坐城市公交车实行免费。二是就医优先。在市区六大医疗机构,开通见义勇为人员救治绿色通道。对受伤的见义勇为人员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治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对负伤需后续治疗的见义勇为人员发放《优待就医证》,享受优先挂号、免挂号费、优先检查、取药。三是伤残优抚。2012年3月,基金会会同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见义勇为伤残人员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发放《伤残抚恤证》25张,为伤残人员每人每年提供1800元至18000元不等的伤残抚恤金。四是就学优助。享受常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获得常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以上称号的见义勇为人员的子女,在中等教育阶段可获得15000元补助;在大学教育阶段可获30000元补助。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一年常州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并获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奖励以上的见义勇为人员的子女,在中等教育阶段可获5000元补助;在大学教育阶段可获10000元补助。五是结对优服。组建2000余名的志愿服务者队伍,为全市469名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特别是为伤残人员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

全方位的民生保障极大地激发了市民见义勇为热情。2011年以来,常州市共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4415人次,颁发奖金315万元,2名出租车司机当选“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3名司机当选“全省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7名外来务工人员当选“江苏省见义勇为新市民”,6人受到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通讯员 孔令毅 李峥)

实习编辑:毛彧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