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议召开,新吴区新安街道统战委员郑周岚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既是对个人深耕民族工作的肯定,更是新安街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据介绍,新安街道作为无锡市规划建设的太湖湾科创带的起点,是新吴区政府所在地。这里不仅汇聚了大量科创载体、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也吸引了一批因工作、婚嫁、随迁等原因融入本地发展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建起苏南地区多民族互嵌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区与市民样本。街道总面积24.27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约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万,涵盖壮族、回族、满族、土家族等19个少数民族的常住居民400余人,各族群众在此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绘就了新时代各民族融合共居、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新安街道辖区内有新安花苑第二社区和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二公司”)2家省级红石榴家园,其中中电二公司获评江苏省红石榴家园精品单位和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新安街道构建了社区、企业、学校、跨域单位多维度多元化宣传矩阵。精心打造“湖韵新安”宣教品牌,常态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民俗文化互动、节日联谊交流等“红石榴+”系列特色活动,让民族团结理念浸润人心。以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核心载体,连续11年举办端午民族文化节,创造性融合文旅、就业、东西协作等元素,实现新吴、延吉、互助三地跨省联动,吸引线上线下超50万群众参与,在全国范围织就“民族朋友圈”。挖掘各界优秀代表并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员”,鼓励其以多元视角和通俗语言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此外,街道深化校地联动,积极承办“同心石榴红・润苗”青少年系列活动,打造民族文化育人标杆。以民族传统体育为核心切入点,联动新吴实验小学深度开发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常态化举办民族才艺秀、民族运动会、民俗文化节等沉浸式活动,让青少年在竞技互动中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在协作交流中厚植团结情怀。整合新安花苑第二社区红石榴家园、中电二公司红石榴家园、新吴实验小学、大溪港湿地民族主题公园等6个红石榴阵地列入“行走新吴”研学线路,让各族群众在实地探访中聆听民族团结故事、参与民俗体验项目,以趣味化实践凝聚民族情感,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依托辖区2家省级“红石榴家园”阵地资源,新安街道构建了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互嵌的融合体系。精准升级16个社区(筹建组)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矩阵功能,首创社区“民族服务专窗”,整合政策咨询、证件代办12项高频服务,年均办件量突破1200件,办事效率提升60%,群众满意度98%。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居多的社区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红石榴就业驿站、红石榴公交站台、红石榴主题广场等多元阵地,让各族群众在日常场景中感受民族团结氛围,在文化浸润中增强身份认同,真正实现“阵地融于生活、团结嵌入人心”。
以红石榴就业行动为重要抓手,新安街道深化政企联动共建,统筹组建新吴区民族团结促进会新安联谊会、太科园商会两大平台,推动红石榴就业联盟成员企业新竹人力、中电二公司等骨干企业主动担当,助力红石榴就业行动走深走实。以央企中电二公司为标杆,近三年,每年定向培养输送民族地区高素质技工人才130余名,在民族地区落地项目227个,带动民族地区就业岗位上万个。中电二公司被凉山州劳务培训输出基地评为“精准扶贫就业安置先进单位”,成为青海省海东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充分彰显央企社会责任与民族工作实绩,持续为深化民族地区就业协作、拓宽各民族融合发展路径注入强劲动能。
针对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安街道以精准化、多元化服务架起民族连心桥。构建“就业帮扶+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依托专业平台联动辖区企业建立岗位资源库,助力各族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百艺坊”赋能工程,培育美食创业、非遗传承、民族手工等8个民族特色项目,助力32名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各族群众增收。
在满足各族群众生活需求上,新安街道健全民生服务保障网,组建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等民生服务。开通“红石榴服务热线”24小时响应诉求,“石榴籽议事会”协商议事,成功化解民生问题17件。在街道党委、政府的精准服务关怀下,受助群众转型为“石榴籽志愿者”,形成“受助-助人-反哺”的良性循环,让团结温度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各民族在互嵌融居中真正实现“同心同向、幸福共生”。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记者: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