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匠心铸影 非遗承脉”滨湖区非遗主题摄影展在无锡市大公图书馆正式拉开帷幕。
据介绍,在“十四五”收官阶段,无锡光影“十四五”摄影大赛滨湖站用镜头代替语言,展现了滨湖在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文化焕新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作为该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此次非遗临展由滨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滨湖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滨湖区摄影家协会、荣毅仁纪念馆联合承办,聚焦滨湖、新吴两区非遗传承脉络,涵盖20多个非遗类别,将非遗匠人的工作瞬间尽数定格,每一幅都凝聚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对匠心故事的挖掘。
作为无锡光影“十四五”摄影大赛滨湖站活动的主题临展之一,这场融合百年文脉与非遗匠心的视觉盛宴,以镜头为媒搭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更以锡绣、拓印、中医三大沉浸式体验区与深度分享会,让参会者全方位感受非遗文化的多元魅力。此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在大公图书馆持续展出一个月。
始建于1915年的大公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百年书香交织,是一座活态文化遗产。此次展览选址于此,让百余幅非遗主题照片与典雅景致相映成趣,更添文化厚重感。
“非遗是地域文化的根与魂,此次摄影展以艺术形式定格非遗之美,是传承传统文化、赋能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滨湖区文联主席高祥生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关注非遗、热爱非遗。滨湖区民协会长鲍文姬表示,非遗传承与推广需要创新的传播路径,这次的主题摄影展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是与非遗匠人的深度对话,是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坚守。”无锡资深摄影师、摄影团队代表徐竞峰动容地表示,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能用镜头留住非遗的鲜活瞬间,未来将继续深耕本土文化,用光影讲好更多无锡非遗故事。而为感谢摄影团队用镜头为非遗传承留下珍贵印记,主办方也为他们在现场颁发了荣誉证书。
当天,徐竞峰还带来精彩的拍摄故事分享会。他结合展览作品,讲述了深入非遗现场捕捉创作瞬间的艰辛与感动——为记录泥人塑形的精准细节,在工坊蹲守整日;为呈现锡绣丝线的温润光泽,反复调整拍摄角度与光线……一个个生动的幕后故事,让市民更深刻地理解了每幅作品背后的匠心与情怀。
此外,开幕式现场设置的三大非遗体验区,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锡绣体验区,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指导观众穿针引线,感受丝线在绸缎上交织的温润质感;拓印体验区,大家手持拓包,在古旧碑刻纹样模板上反复轻敲,亲手制作一幅拓印作品,感受传统技艺的古朴韵味;中医体验区,资深中医师现场提供脉诊咨询、养生茶饮品鉴等服务,普及中医养生知识,让观众在体验中感受传统医药的智慧与温度。“既能赏照片、听故事,还能亲手体验三大非遗技艺,这种沉浸式感受太有意义了!”一位参与体验的市民感慨道。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记者:苍微 图片: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