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挺进“国家队”

江苏如东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挺进“国家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6 17: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站在江苏如东阳光岛上朝黄海眺望,国电投海上风电场200台4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巍然矗立于海天之间,每转一圈,大约能“吐”出1000万度电。作为如东本土装配率最高的海上风电场之一,其三大核心部件——主机、塔筒、叶片均由如东本地企业制造并完成组装,本土化率高达90%以上。

从最初依赖外部技术输入,到如今本土装配率超过九成,生产方式转变的背后,映射着如东风电产业链式崛起的坚实足迹。多年来,如东依托园区主阵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吸引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今年9月,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挺进“国家队”,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此批次全市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

园区主导产业链式崛起

如东风电产业起步于2002年,历经20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拥有全国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场群,海上风电总装机48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41%。

海风是天然的恩赐,捕风为电需要依靠一座座大风车。那么,如东的大风车又是如何做到从无中生有到发展壮大,从星星点点到广袤森林的?

“我们立足园区,通过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持续壮大产业集群,推动集群内企业间建立稳定的配套关系,构建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如东县发改委总工程师周华介绍,强化园区主导的“链式路径”是如东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就是在如东经济开发区内,以风电装备制造为核心,依托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的双轮驱动策略,催生出一批具有全产业链示范带动效应的龙头骨干企业。

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东土生土长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陆海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过去的10多年里,乘着风电新能源的风口,海力风电成长为风电设备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在它的带动下,主机制造商江苏海装、叶片制造商重通成飞相继入驻园区,如东风电装备产业链进一步补齐锻强。

如今,作为如东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链主”企业,重通成飞主要生产海外出口叶片和海上风电叶片。在如东已建成的30座风电场中,随处可见重通成飞叶片的身影。除了服役于本地项目,企业生产的叶片还远销至埃及、土耳其、法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在国际风电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以如东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的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占地面积达86平方公里,集聚58家海上风电装备链企业。集群在2024年获评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总产值达224.77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15.90%。

多方协同构筑产业生态

如果说龙头企业和与之配套的零部件等生产企业之间形成的是产业链关系,那么,由龙头企业牵头,撬动产业链多方协同创新、共生共赢的模式,则称之为生态构建。

随着风电全面迈入“平价时代”,作为风电机组电控设备生产商的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面临产品利润减少、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困扰。为避免低价竞争,企业毅然启动“二次创业”——将制造业根基与数字化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重点聚焦电控系统智能化改造、老旧机组增效延寿等技术服务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成功开辟新市场。今年以来,国科智能已完成5300万中标运维合同、1670万技术改造项目以及82万备品备件销售合同。

从研发、生产到服务,产业布局延伸的背后,不仅是企业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更是产业链式发展带来的“近水楼台”。“如东风电起步较早,目前总装机规模已达562万千瓦,随着风机服役年限的增加,老旧机组改造、备品备件更换等需求日益凸显,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科智能公司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他们还与中广核合作,共同开发储能项目,进一步助推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与链条拓展。

从“链式思维”到“生态思维”,意味着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链条上的线性增长,而是转向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此,如东大手笔建成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小洋口风电母港,能够满足5000吨船舶全天候出运各类大型海上风电装备;专门成立全国首家风电行业产业联盟,汇聚风电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及运维服务企业等全产业链主体,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与市场联动,推动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向新发力赋能产业提质

集群企业江东科技与中天科技合作完成发明专利“光纤自动引丝装置和方法”获评中国专利奖;海力风电联合河海大学、金风科技等共同攻关的“大型风电机组结构降本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璟邦新材料牵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大学等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耐切割、抗蠕变、原液着色UHMWPE纤维关键技术及创新应用》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如东风电产业集群的技术实力,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推动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当前,如东正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以攻克技术难题,并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共同建设赛迪工业和信息化赋能中心(南通),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同时,共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如东科创基地,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借助权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智力支持,为风电产业生态注入持续的创新动力,加速实现从“跟风”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转型升级。据了解,当前,集群企业中,包含1家上市企业,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如东强化政策扶持,出台《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县行动方案》,明确目标:到2030年,培育7大海洋产业、3家海洋特色产业园、15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家龙头企业,力争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我们将积极鼓励集群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用好各类政策资源,进一步增强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如东‘奋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提供有力支撑。”周华表示。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记者:苍微)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