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碳未来 绿动全球”第十七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开展

“能碳未来 绿动全球”第十七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开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3 19: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3日,第十七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在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本届展览会面积约2万平方米,云集了能源装备、绿色能源、AI+能源、能源基础设施及能源可持续发展五大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吸引了协鑫集团、天合光能等百余家行业龙头参展。此外,7场高水平产业对接活动也为与会者提供全方位的洞察与交流机会。

展会现场,远东股份以“AI+算力+电能”为切入点,推动电力与算力融合,现场展示的算力、存储、传输三位一体智能生态系统,可释放能源与算力协同的最大效能。华光环能带来了在建的华光工业绿色微电网示范项目。首次亮相的“交能融合”展区则让人大开眼界:中国电信带来的5G网联无人机驾驶舱,可实现实时数据交互与远程控制;超翼科技最新研发的全球首款安防垂直起降器,能在楼宇间隙、山地间自由穿梭;航天国器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效载荷能力高达300公斤。这些突破性产品,破解了传统低空经济燃油依赖、新能源技术场景局限等行业痛点,为新能源低空技术在城市交通、应急保障、低空物流、安防巡检等刚需领域的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未来五年,能源变革将从‘能耗双控’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指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能耗、碳值、技术已成为新的“准入门槛”,未来的新能源行业,科技、低碳和数字就是最根本的制胜之道。“我们将着眼于虚拟电厂、零碳园区、能源AI大模型、电储算一体化等代表新能源未来的热门赛道,提供更多的‘协鑫方案’。”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把关注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与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蓬勃兴起,这些高附加值产业对电力的需求也会持续攀升。如果没有绿色电力的滋养,再先进的算法,再前沿的技术也难以茁壮成长。他建议在长三角等产业聚集地同步规划建设零碳算力谷,推动绿电供给和算力提升、产业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欧洲储能行业协会全球供应链及金融负责人庄博文直接发出了邀约。他介绍,眼下正在规划零碳发展,企业承诺使用100%可再生能源,储能已经成为电网稳定的关键因素,他们正在寻求强大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能源界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他表示,欧洲的电池制造能力不足,系统集成方面也还在改进中,如果能将监管框架与产业合作相结合,让欧洲开发商与中国制造商携手,使中国技术融入欧洲解决方案,同时又符合欧洲标准和框架,就能大大加快绿色能源转型供应链的形成。

无锡始终致力于构建内外联动的全球能源合作生态。借助新能源展览会的“链接力”,此次有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哥伦比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嘉宾到场洽谈采购,彰显了无锡日益显著的国际化影响力与资源对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和技术有着旺盛需求。本届展览会专门组织了高端对接活动——“中欧新能源(光储)投资对接会”,特邀欧洲实力客商,带来百兆瓦级真实光储项目资源,为中国优秀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搭建精准、高效的直通平台。

当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一批重要平台落地:“无锡新能源海外联络中心”扩容、“联合国/国际组织可持续采购服务中心无锡站”成立、“全球绿色低碳创新中心”揭牌。

据悉,早先无锡已在荷兰、土耳其、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建立了首批海外联络点,此次又新增了澳大利亚、阿联酋、几内亚等8个点位,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外项目“引进来”架起更多桥梁。联合国/国际组织可持续采购服务中心无锡站的落地,则将为无锡乃至全国的优质新能源产品进入国际公共采购市场打开便捷通道。“全球绿色低碳创新中心”定位为国际化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旨在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应用、全球市场拓展及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建设。这些平台将形成有效联动,构建起一张覆盖更广、服务更深的全球化市场网络,持续助力无锡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能源转型的深层突破,始于发展思想的迭代升级。(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记者:苍微)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