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语言,讲田间智慧 南农外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主题党日活动走进“智能田野”

用世界语言,讲田间智慧 南农外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主题党日活动走进“智能田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7 16: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4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学校智慧农业研究院及白马教学科研基地举办“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田间的南农智慧”英语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董红梅主持,全程以英语开展,通过实地探访与专业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向参与师生生动展现智慧农业的创新成果。来自10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第六期农业农村部外派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外国语学院、国际国教院的党员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汤亮教授带来智慧农业科普讲座。汤亮系统介绍了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以及这些技术装备在提升农业生产效能方面的应用,他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智慧农业技术在促进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显著优势。

随后,汤亮在研究院展厅讲解了各类智慧农业装备的操作原理与实际成效,包括智慧农作云平台、作物生长监测设备、无人机植保技术等。留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观摩,他们对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及留学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

哥伦比亚留学生Nicolas Linero聚焦智慧农业系统在小规模农场的经济效益问题,汤亮说,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可有效降低技术门槛,让小农户免费获取关键生产数据,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巴基斯坦留学生Sebam Gill关注土壤微生物与肥料使用的协同效应,汤亮表示,智慧农业正通过长期数据追踪构建土壤—微生物—作物健康管理模型,从源头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生态破坏。

肯尼亚留学生Aloo Maurine Atieno询问广谱传感器研发进展,汤亮介绍,传感器核心传感机制一致,未来将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更好服务个体农户。

巴基斯坦学生Aqsa Masood结合家乡实际提出疑问——农村农民多缺乏系统教育,如何掌握AI及复杂技术、并有效降低成本。汤亮解答,智慧农业推广需同步搭建培训体系、简化操作流程,要依托政府支持与合作社模式降低使用门槛,让技术惠及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济条件的农户。

在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参观环节,师生们先通过办公楼沙盘展示与PPT讲解,全面了解基地规划布局及科研平台建设情况;随后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智慧农业运行实况,切身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生动场景。

董红梅指出,这次活动搭建了传统与创新、文化与科技、学术研究与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实现了思政教育、国情研修和专业实践的有机衔接。她希望中外学生和科研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敢于提出问题、携手探索创新,为全球农业的科技创新探寻更智能环保、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外国语学院自2022年开始策划“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品牌活动,组建师生双语宣讲团,聚焦“国之大者”,围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菊香农情、校训精神等主题,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和南农声音的同时,着力提升活动的思政引领力、科技支撑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融合“课堂+田间”“语言+科技”的多维视角,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高校党建与学科融合搭建了全新平台。(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