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10月31日南通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该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新一轮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围绕“城市结构再优化、功能再完善、品质再提升”三大主攻方向,部署科学规划引领、安全韧性提升、片区整体焕新等9大行动、70个重点领域近千个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
崇川区西南营街区一隅 (丁从容摄)
在此前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住建局组织的媒体实地考察活动中记者发现,该市崇川区又有多处老旧小区已焕然一新。该区副区长陆志明告诉记者,崇川区作为南通市的主城区,近年来,该区已累计完成178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总面积超9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万余户。已累计完成4个破旧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启动12个城中村房屋搬迁,为推动城市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已累计新建、改造各类“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街头公园47个,其中,11个项目先后入选省“乐享园林”活力空间项目,14个项目获评全市十佳“通小园”称号。同时大力推动城市空间治理建设,建成该区北滨江、任港河、分水岛景观带及五龙汇公园等。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大力推进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坚持“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有序推进地下管网改造、重点院落修缮、整体风貌提升、历史文脉传承。除此之外,该区还特别重视做好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这个城市更新的“后半篇文章”,创新推出的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社”管理模式,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
他表示,这些变化,不只是写在纸上的花样文章,更多的是老百姓推窗可见、出门可感的真实体验。接下来,该区还将围绕“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目标,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以“四大空间”更新改造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实地考察的时候,记者也同样切实感受到该市通州区在口袋公园、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全区已累计建成城市公园(含口袋公园、小游园)67个、绿道52公里、公园免费开放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城市居民步行10分钟公园绿地全覆盖,在2024年全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该区绿化满意率达到 94.4%、列全市第一,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 (丁从容摄)
该区副区长顾灏告诉记者,近年来,通州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2021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投入2.17亿元完成佳苑东西区、大唐花苑、沁园新村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87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56.65万平方米。小区建筑外立面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停车秩序更加规范、绿化环境显著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也更加完善,共惠及5325户居民。今年,该区又新启动并实施了虹南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98栋、建筑面积39.74万平方米。同时启动口袋公园和微绿地建设,进一步提升绿量规模,打造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宜居美景。
养老服务设施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该市在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中,当地民政局作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牵头部门,在政策制度、设施建设、服务模式等方面也在不断持续发力。通过制定实施《南通市养老服务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加强了用地保障和建筑面积的刚性约束,强化了设施配建“六同步”的管理措施。修编《南通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2-2035年)》,重点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家门口”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印发《南通市“颐养通城”舒心助餐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设施布局、服务模式、运营管理、资金补助等方面加强要素保障,统筹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
南通市民政局副局长包云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通过持续织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镇(街道)累计建成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40个、农村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94个;在村(社区)累计建成嵌入式社区长者驿家45个、社区助餐点303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80个;在老年人家庭已累计完成2.84万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时,机构养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机构308家,总床位5.6万张。公办养老机构80家,床位2.1万张。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228家,床位超3.5万张。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全市共建成专业养老护理院58家,护理型床位达到4.6万张,占机构养老床位的82%。
据介绍,当地还创新了“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全市近300家养老机构打开大门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超45万人,占比较“十三五”末提升了5.5个百分点,达到18%,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整体质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创新“链式养老”服务模式被入选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作为全国闻名的体育之乡,当地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也在同步不断走向深入,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该市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已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奥体中心、文体中心),区域性体育中心健身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乡镇“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建有各类体育小游园1000余个,入选省体育局平台体育公园104个,入选总局国家三类以上体育公园8个。在近年来的城市更新进程中,尤其是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斐然,获得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南通市住建局局长施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该市还将把城市更新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提升能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整体更新”新格局、建立“常态长效”新机制、筑牢“安全韧性”新基底、培育“文商旅融合”新动能、绘就“全龄友好”新图景这五个“新”上持续发力。另外,针对社会广泛关心的加装电梯问题,今年该市也进一步优化了加梯政策,推出“一户申请即启动”机制,居民提出加装意愿的,由所在地居委会组织该单元进行意见征询。市区给予每台电梯18至25万元补贴,整栋楼同时申请加梯的,再给予1.5倍系数补贴,让更多居民告别“爬楼难”。
老旧小区加装的电梯 (丁从容摄)
他同时表示,城市更新不是简单地推倒重建或是涂脂抹粉,而是让千年文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是用工匠精神打磨民生幸福的每处细节。南通将朝着“城市布局更合理、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环境更美丽、城市治理更高效”的方向坚实迈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