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众多游客、嘉宾齐聚红山动物园南门新区,迎接新区开放。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孙百军、中国动物园协会 会长 杨彦奎、中国动物园协会 副会长 杨劲松、江苏省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 范冬、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安康、南京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副处长 杨光 、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副站长 翟飞飞、金陵海关 关长 陈伟锋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志超、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 蒯旭光、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 陈平、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石勇、南京市建委副主任 徐淮舟、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雯、南京市商务局局长 刘永辉、南京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陆俊、南京市玄武湖周边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李传林、南京文化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葛飞荷兰博格斯动物园 园长 亚历克斯·范·霍夫 先生 Alex van Hooff 、伯廷·范·霍夫-努塞尔德 女士 Bertine Van Hooff-Nusselder、荷兰博格斯动物园 副园长 阿伦·爱都(Arun Idoe)、欧洲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大猩猩EEP总协调人 阿姆斯特丹动物园 副园长 切克・特尔・默伦(Tjerk ter Meulen)、欧洲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 科学顾问 红猩猩EEP副总协调人 大猩猩EEP前总协调人 尼尔·贝蒙特(Neil Bemment)、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和马町·德·盖斯(Martijn de Geus)、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老师 汉荷设计院联合创始人 张涵、新加坡动物园副园长 纪尧姆・杜埃(Guillaume Douay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 卢雁平 、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 上海动物园园长 裴恩乐、广州动物园党委书记 邓小兵、成都动物园园长 张彤、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董事长 段伟、郑州动物园 园长 刘继华、济南动物园 负责人 李伟、香港海洋公园 海洋公园动物及保育部总馆长 黄永康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局长 于仕海、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 王露、世界资源研究所 食物与自然资源项目主任 可持续金融与投资项目主任 付晓天、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相关方参与经理 刘晓、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园长 沈志军出席现场。
今年2月9日,四只大猩猩N'akouh、Nukta、N'kato、Madiba从荷兰博格斯动物园远道而来,9月10日红山向公众发起中文名征集,上万名市民参与取名讨论,共为大猩猩想出近1500组中文名。园方工作人员和饲养员们从这1500组名字中精心挑选了10组中文名,在10月11日发起投票。10组名字风格各异,充满了南京特色、与红山的渊源以及对四只美好的祝福,各具特色话题多多受到全网热议,15万人参与投票。最终,南京野菜系列“香椿头、马兰头、小蒜头、枸杞头”高票胜出。饲养员推荐的“纳阔、宁卡、凯拓、慕迪”虽寓意满满,遗憾未能领先。因为这组跟大猩猩原来的非洲名发音比较相似,对四只大猩猩来说更加熟悉和友好。大家也建议,饲养员可以用这组名字继续大猩猩交流,游客们可以用这组亲切的南京野菜名称呼四只。让四只接受这组“四巨头”、“头头是道”的新中文名,需要一些时间,希望公众也给予四只大猩猩一些耐心等待。
走进非洲草原、非洲雨林,去马达加斯加岛做客,极致异域体验
南门全新动物展区,以非洲及澳洲动物展区为核心,带来非洲村落、迷你沙丘、智慧之灵、伟大的猿、穿越大草原、犀牛领地、澳洲袋鼠角、马岛客厅等多个主题场景,漫步其间,公众将感受来自非洲、澳洲的独特魅力。
新区采用 “生境还原” 手法,将不同纬度的生态片段通过微地形和植物群落分层拼接,将广袤非洲大陆、澳洲荒原的典型生境折叠进方寸之间,每一步都能打破地理的界限,随着大猩猩、长颈鹿、【耳郭】狐、环尾狐猴等动物的出场,游客将依次穿梭于雨林、草原、沙漠、岛屿等多元生境。整个游览线路达1.6km,在有限的空间打造了微型的沙丘、延绵起伏的草原、迁徙的高地、水边的缓坡、隐蔽的洼地、大裂谷的峭壁等多种地形,最大高差能达到十几米。游客将邂逅大猩猩登高捶胸、看见细尾獴的哨兵在向远处瞭望,鸵鸟在大树下乘凉,斑马在河边饮水、角马相互追逐、听见黑白领狐猴混响般的歌唱....它们有的是真“混养”的室友,有些则是通过设计手法实现“视觉混养”的邻居。早晨、傍晚都是动物们最舒展、惬意,行为最丰富的时间,想要捕捉最佳出片时间,请大家蹲蹲。
浓郁本土风情,漫步唐家河展区感受保护区自然风貌
与南门同步开放的,还有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唐家河展区。该展区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原型,完整复刻其自然地貌、植被与物种构成。展区内汇集川金丝猴、小熊猫、小麂、黄喉貂、四川羚牛、豺、大鲵等多种特色物种,其中四川羚牛、黄喉貂等动物为首次在红山动物园展出。随着这批新“成员”的加入,红山动物园也正式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能同时观赏大熊猫、考拉与大猩猩的城市动物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物种收集与保护展示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展示方式上,唐家河展区彻底打破传统笼舍观念,巧妙运用植物带、天然石块、生态水系与隐形壕沟等自然元素,构建出“有界无墙”的动物栖息环境。这种无边界设计不仅保障了动物福利,也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游览体验:你可以沿着一层步道,穿行在毛冠鹿、金丝猴与猪獾的活动场域,透过交错设置的玻璃面观察它们最真实的状态;也可以登上二层高空栈道,“跃入林梢”,从树冠层的视角,捕捉小麂掠过林间的敏捷身影,感受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原始野趣。
唐家河展区的建设,远不止于动物展示空间的升级,更是一次对现代动物园核心使命的深度践行。为了精准还原唐家河的自然神韵,红山动物园的设计与饲养团队曾多次深入四川保护区腹地,实地勘测地形、拍摄影像资料、研究岩石纹理与植被分布,甚至将当地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色彩也融入展区细节,力求在城市的中心,为游客和动物共同打造一个“真实的荒野家园”。
此外,展区更是一个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生态教育枢纽。通过生动的场景叙事、巡护员故事展板以及“森灵野集”生态产品市集等多种形式,它将公众视线引向更广阔的野外保护前线,传递物种保护、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红山动物园还将与四川唐家河保护区开展深度共建,持续向公众更新来自保护一线的物种动态与巡护故事,推动形成 “看见保护-参与支持-促进保护” 的良性循环,让每一次游园体验,都成为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一个入口。(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