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双节” 站台守望十四载,此心安处是团圆

守护“双节” 站台守望十四载,此心安处是团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01 16: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南京南站早已灯火通明。2025年9月30日,中秋遇上国庆,铁路迎来了客流高峰。南京铁路公安处南京南站派出所一大队执勤民警武宏稷整理好警服,佩戴齐装备,走向车站。这是他熟悉的工作岗位,已经在此坚守了整整十四个年头。

清晨6点整,武宏稷早早站在北广场进站口,凉意袭人的秋晨,掩不住他目光如炬。“请大家有序排队,注意看管好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他穿梭在人流中,声音沉稳而清晰。较往常相比,这两天的客流量明显增大。仅当天南京南站发送旅客预计超过26万人次,安保压力前所未有。

上午8点左右,二楼候车进站口多条通道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提着行李袋,在二号通道的闸机口前徘徊失措。正在值岗的武宏稷快步上前,俯身询问,原来老人不会使用电子客票。他耐心演示,帮助老人刷身份证进站,一路护送到候车区,还将老人即将乘坐的车次座位号码贴心地抄写在纸上。“谢谢警察同志,你比我儿子还想得周到!”老人握紧他的手,充满了感激。

这样的场景,在武宏稷的工作中屡见不鲜。十点钟,他在候车室巡逻时,发现一个六岁男孩与父母走散。他蹲下身,轻轻擦去孩子的眼泪,从兜里掏出一颗糖,安慰道:“小朋友,别怕,叔叔帮你找妈妈。”经过武宏稷和队友的努力寻找,不到二十分钟,孩子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傍晚18点,华灯初上,人流再次攀升。武宏稷在北广场的台阶边发现一名正在哭泣的年轻女子。经询问,她与家人因琐事纠纷发生矛盾争执,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准备乘车外出打工。他一边耐心安抚,一边联系其家人。经过耐心劝导,女子打开了心结,情绪慢慢舒缓下来。一个小时后,女子终于同意回家。看着女子与家人团聚,武宏稷松了口气。

晚上20点,月光洒落站台。此时妻子打来了电话:“老武,你胃不好,记得吃饭啊!”电话里传来了熟悉而温暖的声音。与妻子简单聊几句话后,他又重新整装,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夜深了,他的身影仍在忙碌,带领队员清查车站里的阴暗角落、消防通道、停车场……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位,清理闲杂人员,确保车站秩序平稳。发现无人看管的行李,他立即查询信息,联系失主,亲手将行李交还。这一日,他处理求助22起、调解纠纷4起、寻回物品11件,行走超过三万步。

自2011年南京南站启用至今,武宏稷见证了高铁的飞速发展,也以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成为万千旅客安心旅程的守护者。每当节假日,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他早已习惯了。“既然选择了这身警服,就选择了责任。此心安处,就是团圆。”

月光如水,又一列夜间高铁正点发出。武宏稷扶了扶警帽,身影逐渐融进站台的光影中。在他身后,是万家灯火,是团圆之夜。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