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17日电 9月16日上午,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聚焦太仓港。
据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介绍,今年1-8月,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0万标箱,同比增长2.2%,完成货物吞吐量1.99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659万吨,同比增长11.7%。
在汽车出口领域,太仓港的表现尤为突出。港口于2024年12月正式运营长江干线最大汽车滚装码头——海通(太仓)汽车码头。今年1-8月,该码头完成装载约500艘次,作业车辆超60万辆,其中外贸出口量更是突破40万辆。
据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单船主管孟佳旻介绍,滚装船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商品车运输方式。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促使滚装船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国内港口。当前全球航线上运营的滚装船中,超过90%为中国制造,所运输的商品车也大多来自中国。
2024年11月14日,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标志性项目的秘鲁钱凯港正式开港,首航货轮即来自太仓港。
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叶闻栋表示,南美市场是港口主要航线之一,已覆盖秘鲁、委内瑞拉、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钱凯港正式开港,为开拓市场注入新动力,未来将进一步加密航线网络。
今年1-8月,太仓港“新三样”商品出口量突破50万标箱,同比增长45%。据叶闻栋介绍,“新三样”商品中出口欧洲占比最高。这主要得益于欧盟严格的环保政策催生的市场需求,其本土新能源汽车产能不足,加上政策导向明确,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创造了巨大机遇。
针对欧盟对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限制,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儿七说道:“这些规定确实带来一定影响,但中国新能源车在质量和成本方面仍具有较强竞争力。目前看来,这些要求对公司今年整体业务影响有限。”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太仓港积极拥抱创新,以科技赋能提升港口竞争力。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作为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配置28台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通过AR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集卡位置进行装卸操作,可实现减少设备作业人员约70%,提升作业效率20%。
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经理刘斌表示:“未来,我们一定会把人工智能运用到整个码头操作系统中去,提升码头整体的作业效率及太仓港对外服务的形象。目前销量越来越多,人工思维的方式渐渐跟不上现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AI大数据的收集、案例的积累、经验的采集,才能进一步地、更科学化地对码头进行装卸的调度,从而提升码头的综合性能。”
太仓港凭借强大的港口实力、蓬勃发展的汽车出口、积极的市场拓展、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智慧码头建设,在中国港口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卓越的实践成效与示范作用,更为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贡献了坚实力量。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