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成功举办“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专场活动在此盛大开幕。今年是红山森林动物园与“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共同携手走入第三年,通过各界的参与,已经有超过20万人直接参与到这一盛会中来。通过诗歌与自然的跨界融合,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充满人文温度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盛宴,线上线下联动,共同传递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时代强音。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及精神基础;自然有诗意,我们守护自然的珍稀物种,也是守护诗歌的天地,更是守护人心的诗意与张力;自然有诗意,我们不能没有诗歌,更不能没有大自然的奇妙物语;为珍稀物种写诗,用诗意点燃善意,从认识到感动,从关注到保护。本次活动以诗歌为纽带,将文学艺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紧密结合,通过诗歌的艺术表达,唤醒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与行动。
开幕式上,小学生代表用稚嫩而真挚的声音吟诵对自然的赞美,动物园饲养员则以亲身经历讲述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温情故事,而诗人代表则用凝练的诗句传递生态保护的哲思。多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朱赢椿、彭敏、臧棣、张执浩、津渡等嘉宾还参与了《诗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沙龙,围绕文学、文艺创作,文学、文艺作品与公众的连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畅谈经验与感受。此外,活动现场展示了“自然诗歌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以本土物种和生态保护为主题,用诗意的语言传递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诗人们用文字搭建起公众与自然之间的桥梁,让抽象的保护理念变得可感可知。
此次跨界合作不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人文温度,更探索出一条“艺术+环保”的创新传播路径。当诗歌的浪漫与自然的生命力相遇,保护行动便拥有了更持久、更广泛的影响力。(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