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盟国家“中文+职业技能”优秀本土人才培养项目开营仪式在宁举办

2025年东盟国家“中文+职业技能”优秀本土人才培养项目开营仪式在宁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6 15: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15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共同举办的2025年东盟国家“中文+职业技能”优秀本土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项目邀请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等东盟国家25位优秀本土教师参加,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胡志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出席开营仪式。仪式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魏萍主持,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经济管理学院相关同志参加仪式。

胡志平代表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向来华的25名东盟国家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向培训项目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随着中国和东盟在经贸、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东盟国家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需求与日递增。语合中心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东盟投资设厂,迫切需要大批既掌握中文又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习中文并掌握职业技能,已成为东盟青年实现职业梦想的重要途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就是为了培养既懂中文又掌握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希望学员充分利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优质资源,提升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友谊使者,为推动区域合作与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谢永华代表学校向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历史、办学优势和国际合作交流情况。他指出,学校依托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全国首家“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积极拓展东盟国家的合作,在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开展境外办学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人才培养和东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东盟国家培养培训4000多名人才。2025年东盟国家“中文+职业技能”优秀本土人才培养项目围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主题,开设了中国概况、“中文+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实践、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等课程,并实地走访企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希望学员们相互学习、交流思想,沉浸式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技能,推动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

魏萍在主持开营仪式时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守望相助,在奔赴现代化的道路上并肩前行。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来自东盟国家的师生们齐聚一堂、交融相亲,共同开启这场意义非凡的学习交流之旅。她希望学员们多学习,多体验,多交流,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培训学员代表、泰国黎逸技术学院(Roi Et Technical College)教师朱丽丽(CHUTARAT PHAIPIM)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南京,感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他们提供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与授课教师和同学广泛交流,认真参与每项活动,学习“中文+旅游管理”知识,全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培训学员代表、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Sultan Idris Education University)教师李辉业(Lee Hoi Yeh)说,中马两国一直是携手发展的真诚伙伴、情同手足的知心朋友,两国在绿色发展、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加强合作。作为马来西亚青年,这次的本土人才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学员不仅有机会学习到最新的“中文+旅游管理”教学理论和方法,掌握丰富的教学技巧,更能和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回到马来西亚以后,他会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培养更多的既懂中文、又懂旅游技能的人才,助力马来西亚绿色产业发展,也会跟家人、同事、同学们分享此次培训的所观所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生们能够来到中国交流学习,了解真实、可爱、日新月异的中国。

柬埔寨柬华应用科技大学(Cambodia-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学员郭素兰(SOK THEAVY)说,“这次培训课程安排的非常丰富,我最期待的是在南京颐和路民国建筑群开展的旅游新业态课程教学。柬埔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古迹等旅游资源,希望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旅游专业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并将所学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柬埔寨青年,我也将传承柬中铁杆友谊,盼望两国持续深化与拓展合作关系,造福两国民众。”

越南海防公立大学(VietNam HaiPhong University)教师黎红荷(LE THI HONG HA)说:“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了!从小我就对中国文化和汉语非常感兴趣,总想着要学好中文,成为两国人民的“心灵桥梁”。希望这次访问能够给两国的发展新活力、新机遇。特别感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提供的“中文+职业技能”的培训机会,我不仅能体验并感受中国文化,还能了解先进的旅游管理实践和行业趋势,真希望自己可以学有所成,成为促进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文莱技术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Brunei Technical Education)教师阿米拉·马利克(Siti Umi Amirah Ra'emi Maleek)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来到这里后,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参观中山陵、颐和路民国建筑群、玄武湖公园等景点,了解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国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对中国智慧文旅产业发展感到非常惊叹。她希望通过这次本土人才培训和中国、东盟其他国家的教师们加强研讨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并且建立长久持续的联系。

南京工业技术大学授课教师代表黄睿表示,“我们中方教师会努力把操作性强的技能传授给学员,例如网红经济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旅游景点,拓展旅游营销渠道。我们还努力把产教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传授给他们,例如通过“前店后院”模式如何在酒店真实环境下进行教学等。我们将通过专题讲座、“中文+职业技能”示范课、相关企业参访以及小组研讨等方式进行培训,希望学员们在领略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同时,身临其境感受旅游如何同文化有机结合。”

开班仪式活动中还举行了授旗仪式,谢永华向学员代表马来西亚李辉业(Lee Hoi Yeh)老师授旗。

此次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参训教师们将学习“中文+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中国智慧旅游、旅居经济等中国旅游发展新业态,体验中国旅游产业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体验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