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苏省南通市委提出“下一个万亿”在沿海,如东作为南通最滨海的地区之一,有理由、有条件、有能力向海奔赴“下一个千亿”。
“到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0%以上、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一个月前,如东在第十六届沿海经济发展合作洽谈会上发布《海洋强县行动方案》,给海洋强县建设立下新目标。
12月20日,如东县委县政府召开海洋强县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向海发展“任务书”与“路线图”:锚定耕海图强不动摇,扎实推进港口、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全力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政策、支撑性项目,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质的飞跃。
以海强链,项目建设筑基石
如东坐拥86公里海岸线、4555平方公里海域、100余万亩滩涂,分别占全省的1/11、1/8、1/10……如东的海洋资源优势毋庸置疑。如何将先天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由一个千帆竞发的渔业大县变成一个万物开源的海洋强县?
“海洋强县,关键‘强’在产业规模的带动性、发展方式的引领性、产业质效的高端性、产业标志的鲜明性。”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说,在南通“下一个万亿”的征程中,海洋无疑是如东最大的机遇,而海洋产业更是如东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要围绕《行动方案》中明确的7大海洋产业,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链条齐整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何筑基打底?如今,如东举全县之力建成的全国最大海上LNG能源岛近年来年均接卸LNG700万吨、占全省60%,未来随着中石油四期、国信LNG、协鑫LNG等项目陆续投产,整岛年周转能力将达到2600万吨;腹地产业区内,桐昆、金光纸业等百亿级重特大项目顺利投产,科森新材料、亚达船舶、国科智能等涉海标志性项目签约落户,近两年,沿海板块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04个,占全县比重超过50%。
坚持把重特大项目作为“发动机”,把重点园区作为“主阵地”。下阶段,如东将重点围绕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产业链发展趋势,梳理上下游产业脉络,绘制海洋产业招商“索引图谱”,推动如东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海洋生物制品等产业;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及现代物流等产业;沿海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植保化工、风电装备等产业。力争到2030年,三大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县比重达到85%以上。
以改谋深,攀高向新求突破
围绕“高水平建成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总目标,到2030年,培育形成7大海洋产业,3家海洋特色产业园区,15家省级以上高端研发平台,20家优质龙头企业,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行动方案》蓝图已就,具体怎么做呢?
“突出创新主导、突出改革开放。”陈慧宇表示,驱动海洋经济的力量,正在向创新创造转变。如东将实施海洋领域创新型企业“育强攀高”行动,滚动实施“揭榜挂帅”攻坚计划和前瞻技术创新专项,支持海洋领域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借力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深入推进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如东分中心、化工中试基地、海洋产业研究院建设,深化“飞地孵化+如东转化”“大城市总部+如东产业协同”模式。实施海纳英才“双百双千”工程,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对接高校100个相关学科,引进海洋类科创项目100个;提供企业涉海岗位1000个,引进海洋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1000人以上。
同时用好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重大机遇,主动策应南通海洋强市建设,持续拓展洋口港等重点港口开放功能,推动洋口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尽快获批。进一步拓宽同南通外贸集团的合作对接,针对如东外贸进出口实际,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支持化工、安防等产业拳头产品“借船出海”。对标上海、苏州等营商标杆地区,制订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集成改革举措。策应上海国家航运中心建设,围绕构建多式联运港口交通体系,持续攻坚港口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金牛码头一期建设和二期报批工作,积极推进液体化工码头和通用码头取得正式对外开放批复。
以绿致远,人海和谐共生存
多年与海为邻,如东深知和谐共生,才能行久致远。
冬日的南黄海畔,沿小洋口向东凌行进,一路风景美不胜收,这条占据全市海岸线半壁江山、蜿蜒86公里的海岸带连接着滨海的壮阔异景,也记录着如东探索“人海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举一措。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在坚持海洋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走好人海和谐的发展之路。”陈慧宇说,如东在聚焦科技强海、产业兴海之外,将更注重绿色护海,提升发展“含绿量”。
具体来说,将支持引导企业把握转型升级的发展窗口,实施一批海洋产业节能降碳示范工程项目,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加快绿电进园区、进企业,探索“绿电+算力”“冷能+算力”等模式,推进如东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零碳园区建设。加快打造以洋口港、洋口镇为主体的滨海特色城镇组团,培育栟茶古镇、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等特色文旅板块,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发展体系。加强陆海统筹、综合施治,深入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坚持增殖放流、伏季休渔、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等制度,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海洋生物“优质栖息地”和海上“蓝色粮仓”。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