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江苏大学实践团深入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的朗杰林村、格桑村、塔巴村及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在朗杰林村,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青稞与油菜的种植不仅是村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传统农业在这里持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在格桑村,实践团成员见证了江苏援藏项目“溪桥工程”的成效,这座桥梁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成为连接农牧民与外界的重要通道,被当地农牧民亲切地称为“幸福桥”“连心桥”。格桑村以畜牧业为主导,村民们在牧草生长旺盛的季节会搬迁到牧区居住,进行放牧活动,这种生活方式确保了牲畜有足够的食物,也为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塔巴村则以塔巴陶瓷闻名遐迩,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塔巴陶瓷的制作工艺,感受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塔巴村在保留和发展传统技艺的同时,还兴建了旅游民宿和体育公园,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实践团成员见证了现代农业的力量。示范园采用大棚种植模式,实行一年三季轮作制度,保持了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产业园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4年是江苏对口援藏实施30周年,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朗杰林村,在乡村普通话小课堂上,实践团通过传统诗词和成语内涵的解读,面向乡村儿童开展汉语文化宣传,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提升文化自信。实践团大学生与郎杰林村村委会深度合作,围绕生活习惯、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汉藏文化焦点,开展“雪域华夏•文化交响”民族交流集市,邀请社区居民共舞锅庄,共唱《大中国》,用歌声对祖国说出“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
实践期间,实践团成员共同研读了《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追溯了1994年以来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光辉历程,深刻感受到了江苏人民与西藏人民的深厚友谊。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江苏对口援藏项目——格桑花开产业园,见证了“江苏理念”“江苏速度”“江苏经验”在西藏的生动实践。
未来,江苏大学将继续组织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大学生走进民族边疆地区,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贡献青春力量。(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