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就“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

南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就“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12 17: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数字大田”无人机两小时一次定期巡检、“无人流水线”一个小时分拣鸡蛋14.4万枚、“蚕不食桑 企农共养”新模式开辟了新的桑蚕道路、从“化工围江”的老旧码头蝶变成沿江生态的“形象大使”……8月9日,记者跟随南通市举办的“城乡融合,绘就美丽南通新图景”主题活动来到海安、海门两地,从空间规划、生态提升、乡村振兴、水网建设等方面深入感受南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近年来,南通市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打造具有江海平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稻米、禽蛋产业为主)、省级农业产业园区5个(粮食、蔬菜产业为主),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8个,并在去年创新开展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建设。

海安季和米业下属季和农场是应用“数字农场管家”小程序的首批46家农场之一,“90后”新农人刘林通过手机“数字农场管家”小程序即可对该农场2000亩“数字大田”47块农田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借助卫星遥感巡田、多光谱无人机能从农田的实时高清影像及多光谱数据中“看清”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营养状况,进而生成施肥方案,并直接导入植保无人机中,实现自动化导航和精准化施肥。如今,该农场稻麦亩均产量达1300斤,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天成科技集团是一家集饲料生产、种禽繁殖、蛋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当前,天成集团正抢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机遇,在“破”与“立”中求新求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该企业从荷兰进口鸡蛋分拣设备线6条,每条每小时能分拣鸡蛋14.4万枚,用工缩短为原来的1/6。为提高蛋鸡养殖效率,天成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引进巡舍机器人移动传感系统,该系统实现对鸡舍内所有鸡群的无死角监控,能够精准收集鸡舍内不同区域的环境数据,并能及时识别出死亡鸡、低产鸡或绝产鸡,通过手机App通知饲养员及时清除,有效解决饲料浪费并提高料蛋比。现100万只鸡规模的鸡场每年可节约饲料1825吨,碳排放可减少3000吨以上。去年,天成新建200万只数字生态智慧蛋鸡产业园,首期工程年内将正式投产运营,迈上存栏蛋鸡500万只新赛道,聚力“接二联三”产业融合发展,端牢“金蛋饭碗”,谱写“鸡蛋孵凤凰”新篇章。

在鑫缘机器人饲养车间,饲料蚕养殖流程通过总控制台自动运行,自动喂料、上蔟、采茧设备协同作业,全程只需工作人员在工作驾驶舱操作运行。该集团积极探索“蚕不食桑 企农共养”新模式,让蚕不吃桑叶吃饲料,这种新型的养蚕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为桑蚕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鑫缘集团正在上的两个技改项目,可以每天达到200张到250张的蚕种,一年可以生产新茧就能达到2000吨,相当于海安半年的水平。今年海安蚕茧的单产也创下历史新高,收购价也比去年上涨11%。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海安立足“一粒米、一滴油、一只蛋、一群鱼、一根丝”五个一产业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全面落实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建设要求,驱动农业现代化由“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跃迁,努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南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多规合一、底线思维、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研究编制了《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全市耕地保护目标为577.17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25.0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2534.2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401.64平方公里,为美丽南通建设提供了规划引领和空间支撑。

青龙港因青龙河而得名,历史上是海门和启东地区通往上海的必经之地,是长江入海口第一渡。在长江警示片曝光问题后,海门区把青龙河整治作为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的“一号工程”。2020年举全区之力推进青龙河整治,从排口排查、园区整治、长效管控等多方面着手,创新实施“369”制度,开展青龙河水质“查、测、溯、治”四步法,由点及面推动整治,通过“溯源控源 治理成效初显”“治污清乱 实现清水入江”“植绿筑景 打造生态样板”三步走,实现了青龙河的华丽蜕变。如今,作为沿江风光带和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的交汇点,以青龙港码头核心区历史文化为主,由老青龙港片区遗留下来的候船厅、大行李房、长途汽车站等13处老旧建筑改造或重建而成的建筑群体加上草坪、林地、亲水平台、内部码头等构成,呈现“四季变化鲜明”的景观变化,犹如长江边的一颗“绿宝石”,成为展示海门沿江生态的“形象大使”。

千载江海灵秀处,绿水青山待客来。近年来,海门充分践行生态与文明并进、修复与保护互动的绿色价值理念,在省内率先出台生态损害赔偿“劳务代偿”制度,建成“彩虹公园”等11个区镇生态修复和宣教基地,已组织121家环境违法企业以志愿服务实施“替代修复”。坚守出江入海生态屏障,加强对青头潜鸭、伪虎鲸等珍稀动物保护力度,从“多年未见”到“随意偶遇”,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在此栖息繁衍。近三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达到92%以上。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海军介绍,南通将以全面推进美丽南通建设为总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守护好出江入海生态屏障,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