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雨天,房间墙皮就潮湿,今年雨季来临之前,困扰八百多户的外墙渗水问题终于解决了。”家住苏阳社区的居民聊起最近小区的改变,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南通崇川秦灶街道苏阳社区是秦灶街道第一个城市社区,居住着2万多名居民,人口密度高、外来人口多。随着小区日渐老旧,物业矛盾不断增加。但自“六力共治”行动以来,街道部门、村居整体联动,短短几个月,让街道各小区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呈现出的是社区“精致蝶变”,更是背后“六力共治”干在实处的担当作为。
苏阳社区的生动实践是秦灶街道深入实施崇川区物业管理“六力共治”部署要求的一个缩影。为破解超大社区管理维护难度大、治理难、邻里矛盾多、社区服务资源不足等基层治理堵点难点,秦灶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发挥党组织领导力,创新物业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激发多元自治力量,以“小物业”撬动“大民生”,走出基层善治新路子。2024年7月,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部署推进会走进秦灶街道。
共建共融,“一张图”实现资源联结
秦灶辖区内共有27个住宅小区,包括安置房小区15个、商品房小区12个,小区类型繁多、情况复杂,如何有效统筹资源、共建共享,关键要发挥党组织引领核心作用。
在摸清不同类型小区的自管党员、在职党员、党员中心户、物业服务情况、业委会成立情况,诉求矛盾、资源禀赋、人员构成、主要需求等内容后,街道党工委牵头梳理了区域大党建红色物业服务圈,依托“红色物业”创建,成立街道红色物业服务联盟,构建了“1+9+N”的开放式组织体系,1就是秦灶街道党工委,9就是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N代表社会组织、结对单位、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多元主体。各社区党组织定期收集群众需求,通过项目化对外发布,引导党建联盟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党组织、志愿者认领承接,在社会治理和群众服务上实现统筹联动、深度融合,推动社区从“治理事务主体”向“资源交换平台”升级。
“现如今,我们小区里生活需求有呼必应,每个月还有维修家电、红色代办等志愿队伍上门服务……”提起“六力共治”给大家带来的生活便利,社区居民无不点赞叫好。
赋能增效,“双平台”促进数治融合
“物业管理看似都是稀松平常的小事,真正要在服务中获得居民认可很不容易,现在我们每个月都参加‘六力共治’物业管理水平培训,明显感受到处理小区事务上更有底气。”“小物业”关乎“大民生”,物业服务水平关乎居民常生活幸福感。提到业务培训,物业公司都纷纷表示深有体会。
小区治理好不好,物业服务能力是基础。围绕物管企业服务力提升要求,街道打造了物业管理社区学校实训基地,定期围绕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公维资金使用、小区安全维护等方面开展物业管理培训,覆盖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业主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微网格员等,一支“有热情、懂业务、专业化 ”的物业服务队伍逐壮大。除了积极推动线下物业管理相关课程培训,街道物管所还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线上“智慧物管”,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公示物业公司的公共收益、公共维修资金等的使用情况,有效实现了物业公司之间资源共享以及群众监督。
自治实践 ,“多元化”形成良性互动
“好的物业公司不愿意来,差的物业公司服务水平又跟不上,新的物业公司怎么定,交给群众自己!我们还要有法治思维,用好‘一核三所+',保证程序规范、群众满意。”面对桂花小镇长期存在的物业管理服务吃紧,现有的物业公司主动退场,选聘新物业公司时间紧迫的问题。苏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冯徐下定决心,让党组织站出来啃“硬骨头”。
社区党组织带领物管会牵头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邀请党员代表、热心群众、物业服务社会组织带头人、志愿者以及街道相关部门,召开“温秦物业”党建联盟会议,根据物业“红黑榜”物业公司名单,讨论形成了服务能力匹配度较高的6家候选单位。随后,在街道物管所、“一核三所+”法律服务的指导下,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明确时间节点,公开了物业公司招投标的要求,从召开“桂花小镇物业服务企业报名单位资格预审会议”、确定参会对象再到最后挨家挨户上门征询业主意见,各方力量“多位一体”拧成一股绳,紧锣密鼓、通力合作,最终新老物业公司“无缝衔接”,整个过程生动展现“党组织牵头、多元共商”的基层自治画面。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目前,秦灶街道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小区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物业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建立“红管家”示范点位2个,其中1项红色物业项目纳入“区-街”联动管理。2024年上半年,街道共收到12345平台、啄木鸟平台的物业工单791件,主要聚焦物业费用收取、公建配套维保、小区内部车辆管理、邻里矛盾纠纷等方面。街道按时办结率为100%,回访率为100%,满意率达95%,同比增长2.78%。皇家花园二期获评省级示范物业项目,皇家花园一期、九里桃源、九里香堤一期获评市级示范物业项目。“六力共治”实施以来,各社区党组织、物业党组织争先竞发,形成了协同共治、你追我赶的态势,让“好治理”走进群众心里,在美丽崇川共绘“善治”新图景。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