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项目——“有记花房”&“过曝的金丝绒”开幕

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项目——“有记花房”&“过曝的金丝绒”开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22 14: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1日下午,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系列的同时两个项目“有金小组:有记花房”和“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在苏州奥体中心商业广场相继开幕。

“有记花房”由中韩艺术家组合“有金小组”(张有魁&金善珍)发起,邀请来自中国、韩国、美国的艺术家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社会分工与材料表达工作坊、韩国牧园大学等高校学生团体,以及苏州在地公众、志愿者共同完成。它几乎具备一般“花房”的全部条件,但它的基础材料则是社会捐赠的废弃物。

今年5月,受苏州当代美术馆的邀请,艺术家在考察苏州城市空间时被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桃花岛上的多功能玻璃房触动,让他们想到了不同国家城市中的“花房”,通常是作为城市匆匆生活中特别的慰藉之物。在桃花岛上想象一座“花房”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抽象。但受制于客观条件,“花房”未能在桃花岛实现而落地在奥体中心商业广场。

为了回应“花房”这一“似真还假”的内容,在真的“假花篮”的簇拥下,“有记花房”举办了“隆重”的“开业”仪式。到场来宾佩戴着水果包装纸制作的苏州市花——金桂,见证“店主”“有金小组”艺术家之一张有魁宣布“有记花房”正式开始“营业”。这些“花卉”有“价签”却没有价格,上面标注的是它的创作者,价签虽小,也为所有市民提供分享美好的空间。

在奥体中心商业广场转角的一扇户外橱窗前,伴随“幕布”落下,冰蓝色的霓虹灯点亮,“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项目也正式揭幕。

应歆珣擅长发掘材料、物的社会性“质感”来表达某种当下的社会现象,其作品在纤维特有的柔软质感下,暗藏着锐利而深刻的反思。“天鹅绒计划”是应歆珣的代表作品,灵感来源之一就是苏州作家叶弥的小说《天鹅绒》,自 2018 年开始,至今已迭代多个版本,并仍在以新的材质和技术深化对景观社会和“包装”观念的讨论。此次“过曝的金丝绒”是艺术家在阅读了叶弥最新长篇小说《不老》后受到启发而实施的最新项目。《不老》的故事发生在以苏州为蓝本虚构的江南小城吴郭,小说中人物的情感追寻与社会变迁缠绕交织,引发关乎自由、抉择、精神、命运与时代的思索,而应歆珣则用金丝绒在橱窗内搭建起一个与小说相映照的现实场景。

此次项目中,艺术家延续了对“仿天鹅绒”材质的运用,以赤金色的满墙丝绒奠定了梦幻而耀眼的空间基调。此外,艺术家还引入了珍珠喷砂的方式强化艺术表达。真丝制作的天鹅绒与天然珍珠原本都是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象征着高贵身份的奢侈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廉价易得的人工仿制品出现,使得这两种材质产生了充满矛盾感的意涵变化,并成为艺术家塑造美好象征的重要物质媒介。

展示空间内,虎丘牌暖水瓶、园林中常见的石狮、老式折叠椅、淋浴花洒、条凳等承载着苏州旧时记忆的物件和其他日常用品一起,以一种突破常规逻辑的方式被切割、重组——微缩后的石狮子衔着一支玫瑰立在杆头、对半切开的折叠椅上放置着一高一低的暖水瓶、珍珠般的灯串自花洒倾泻而下、水晶树脂被塑造成浮华的巴洛克式镜框......这些重构之物又被珍珠喷砂和金色植绒多重包裹,由此产生了新的质感和非功能意义。

“空间生产力”项目关注过程性与在地性,通过在各种城市空间展开艺术家与公众共同参与的艺术实践,以艺术为媒介,激发城市的渐次更新。“有金小组:有记花房”和“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都与余物转化有关,通过突破物的固有观念限制,转化物的形态及意义,映射艺术家所关注的社会状态与议题。相较而言,前者注重公众的全过程共创,后者聚焦个体的心灵世界。无论是向外链接,还是向内探索,希望我们都能从中感知艺术的公共精神与创造力量,共同思考当下生活。

“有金小组:有记花房”和“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计划持续开放至8月23日,其中每周五16:00-17:30观众可以进入“过曝的金丝绒”橱窗内部进行深度参观互动。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