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迎来盐城专场。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盐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勾凤诚,及盐城市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明康市长在介绍盐城近年来说取得的成绩时表示,从2014年到2023年,盐城市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台阶,达到7404亿元,位列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第38位。近三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加大政策集成力度,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与经营主体共渡难关、共克时艰,经济增速始终稳定在6%左右。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成为全省第6家工业总量过万亿的城市。作为农业大市,盐城的粮食总产常年在140亿斤以上,约占全省的1/5、全国的1%,是长三角中心区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盐城新能源资源丰富,同时近年来积极打造综合能源保障基地。据盐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勾凤诚介绍,今年以来,盐城市新能源发电量在全省占比保持在25%以上,截至6月底,新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一。盐城绿能港一期项目建成后,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可供全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 2000 万千瓦。
盐城是全省国土空间规模最大、海岸线最长、湿地保有量最多的设区市,盐城黄海湿地是江苏省第一块世界自然遗产。因此,在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上,盐城有着非常丰富的先进经验。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戚太龙介绍说,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好的馈赠,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最广袤、最原始的沿海滩涂湿地。我们实施的“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块金字招牌,是盐城长期以来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最好见证。
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优渥的自然环境让盐城多年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成为首批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并试点建设(近)零碳产业园。张明康市长介绍道,盐城新能源资源丰富,待开发的风光资源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而且还拥有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为(近)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五大基础条件:一是承载绿色产业转移,二是满足大规模绿电需求,三是承接绿色技术溢出转化,四是提供多元应用场景,五是先行先试提前布局。因此,盐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做好这件事,充分体现作为“引领者”的追求、“落实者”的自觉和“推动者”的担当。
当前,盐城市正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努力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