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全球首个博物馆沉浸式创客大赛“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创客大师们共同聚焦“南京瓷塔”,用世界的、年轻的视角续写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故事。经过72小时极限创客马拉松赛程,最终3支优胜创意小组摘得桂冠。他们的获奖作品将在这里落地生根,今年秋季有望和观众见面。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生母耗时20年敕建而成,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也是外国人眼中的“南京瓷塔”。300多年前,荷兰人约翰·尼霍夫为它“写真”;180多年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把它写进了《天国花园》。而今,它依然是链接中国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之一。它,频繁出现在国外中餐外卖盒上;它,作为中国建筑的代表出现在游戏中,在游戏中建造它,可以增加科技值和获取资源的速度;它,甚至被印在硬币上,还冲进了时尚圈……
“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是基于消失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征集沉浸式展览创意大赛。大赛在全球发出邀约后收到了来自13个国家、34个城市、61所顶尖高校、588位年轻创客们的有效提案。
作为全球首个博物馆沉浸式创客大赛,本次创客大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任学术指导单位,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祝贺大赛入围者,赞赏推广文化遗产对青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他强调大报恩寺遗址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绝佳例证,它曾是中国瓷塔的所在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继承了丝路精神,不断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大赛不仅有参赛选手,还有专家智库、国际导师团。东南大学陈薇教授指出,通过考古发掘和复原,历史遗址得以保存,大报恩寺塔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唤醒,也是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展示和传承。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强调全球化和灾害对文化遗产的威胁,提倡运用数字化保护。还有来自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虚拟现实教授潘雪妮、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解说部前负责人Steven Swaby(史蒂文·斯瓦比)等都是“超级智囊团”成员。
大赛给参赛选手们配备的国际导师也来头不小。导师团成员Rosalind Coleman(罗莎琳德·科尔曼)是资深创意制作人、导演、编剧,曾参与制作上海“不眠之夜”和伦敦“灼热之城”、英国“行走”等;Niall Hill(尼尔·伊尔)是伦敦大学学院沉浸式非虚构叙事讲师、导演、编剧,曾参与多个屡获殊荣的虚拟现实和数字项目,包括:Doctor Who, The Runaway (BBC) 等;李萌是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易鑫是东南大学中德城乡与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让“消失的遗产”重现辉煌?大赛组委会抛出了“起源: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造”“城市之魂:日常生活”“大报恩寺的佛教文化”三个主题线。层层选拔后,进入决赛的来自四大洲、15支团队的66位顶尖创客青年来到南京,进一步深入了解南京的文化,进入72小时极限创客马拉松环节。
参赛选手、沉浸式艺术硕士和戏剧学士Nathaniel Thorne(纳撒尼尔·索恩)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遇见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在游戏《文明5》中。参赛选手、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保护硕士莫智慧介绍:“金陵大报恩寺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它是我对南京的初印象。”伦敦大学学院的XR艺术家Jamila Kabir(杰米拉·卡比尔)说:“身处在这里,我才意识到我记忆中的‘瓷塔’是在南京的这座博物馆,这个项目帮我架起了一座从儿时记忆到了解博物馆的桥梁。”
大赛发起人胡磊向记者透露,参赛的66位选手,都很年轻,既有90后,更不乏“00后”。他们大多和文化遗产打交道,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动画导演、数字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策展人等等,都是年轻的行业佼佼者。为什么参赛选手们均为青年人?胡磊解释,大报恩寺作为古今文明互鉴的桥梁,至今影响深远。而这样一场大赛,通过年轻的视角,来寻求尖端的沉浸式体验展览方案,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观众重新认识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从而更深度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南京这座城市。
最终,大赛组委会给“遗艺新生”“EPIC WEAVERS”“无限想象”“PAST PIONEERS”“SENSEXR”等5个团队分别颁发了最佳概念奖、最佳音效奖、最佳叙事奖、最佳视觉奖和最佳技术奖。而最大的赢家是“创意巨匠”“橡皮擦工作室”和“AZURE”等3个团队,他们分别摘得不同主题线的桂冠。而他们的作品,将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落地生根。
选手们的作品,让评审专家们感到惊叹,很青春,很优秀,也很有创造力、创新力。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教育项目代表Robert Parua(裴伯庸)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文溪为冠军团队颁奖。Robert Parua(裴伯庸)说:“这次大赛,让他看到了青年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国际性合作也非常有意义,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选手们的作品则更好地呈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力、想象力,这非常可贵。”
王文溪表示,大报恩寺遗产的活化、创新和传承,是国际共同关注的议题。这次大赛让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再一次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特别是给了青年融合历史、科技和艺术,链接历史与未来的无限可能,希望用当代青年最有创意的设计、最先进的技术,让遗产永不消失。她发出邀约:“今年秋季,创客大赛评选出的3个冠军提案将会策展落地在我们博物馆展出,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参访。”(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