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文化传承 南航行动”长江教育创新带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座谈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举行。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长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一级咨询田泽新,工信部人教司教育处一级调研员郑天翔,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国家文化公园协调指导处处长楚昆,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宣传处副处长冯帅,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凌军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牟丰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主任艾智科,青海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兼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南京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赵东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岩,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岳涌,长江文化促进会研究发展部主任魏子忠,长江文化促进会对外联络部副主任宋涛,校党委书记甄良,副校长施大宁,校党委副书记陶勇,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张启钱,校文化建设特聘顾问、著名考古学家车广锦出席会议。座谈会由陶勇主持。
甄良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南航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高校和博物馆都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阵地,持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既是双方共同肩负的重要职责使命,也是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希望进一步深化校馆交流合作,携手打造长江教育创新带文化育人共同体,探索校馆协同育人新模式新范式,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讲好长江故事,上好长江文化“大思政课”,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王晖以“共饮一江水 共画同心圆”为主题作专题汇报。她从南航的历史方位、地理方位、时代方位分析南航文化育人底色、展示南航文化育人的扎实基础,并从博物馆文物教育资源与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博物馆教育功能与高校育人功能、长江文化与南航“三航”特色文化三个深度融合,汇报南航一年来进一步落深落细长江教育创新带文化大讲堂的工作举措。
在主题发言环节,王奇志、王进先、赵东升、岳涌、牟丰京、刘志岩、凌军辉、车广锦,教务处处长孔垂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徐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长空学院2023级本科生郑博颢围绕如何推进一流高校与一流博物馆建设深度融合,共同发挥育人成效,分别进行主题发言。
工信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在发言中表示,南航有效运用长江文化,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并开展了非常好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阶段成果,做出示范作用。冯帅指出“大思政课”建设要有体系、有标准、有教学,通过盘活多方资源、丰富形式载体,建设更具体系化的课程资源、更加专业化的教科研团队、更有制度化的密切协作、更具品牌化的成果输出,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增强大思政课影响力。楚昆从长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出发,对加强长江文化学理化阐释与教育提出更多期待,在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建立更多馆校间的合作,夯实基础、创新形式,把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郑天翔指出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既要“说理”、也要“用情”,提升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讲好故事塑造学生大格局、大视野,让学生具备贯通中外、贯通古今的知识储备,涵养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远大的志向与追求。
全国首个以弘扬长江文化为宗旨的国家级社团——长江文化促进会向南航发来贺信,田泽新宣读贺信并颁发会员单位牌匾,张启钱代表学校接受牌匾。
拾峰、施大宁分别代表南京博物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为长江文化“大思政课”馆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施大宁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南航长江教育创新带文化大讲堂启动一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传承 南航行动”长江教育创新带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座谈会是博物馆与高校合作的创新举措的延伸。推进一流高校与一流博物馆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共筑文化桥梁,守正创新,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强化校馆联动,双向赋能,共同讲好长江文化“大思政课”;要坚持以文化人,协同共育,携手打造校馆协同育人共同体。实现馆校间的常态化、长效化交流合作。希望学校、博物馆以及其他文化基地携手合作,坚守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历史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学校发规处、教务处、学生处、研工部、校团委、科研院、能源与动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各院级党组织宣传委员、各学院副院长、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