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一场汇聚全球精品矿物的“石城”盛宴——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启动仪式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数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矿商、收藏家等齐聚现场,再度与全球爱好者们开启“矿”世之旅。
千里江山,只此青绿。本届矿博会以“青绿矿物”为主题,展出“馆藏级”祖母绿、碧玺、孔雀石等珍贵青绿矿物,其中不仅有云蒸霞蔚、一凝芳华的“佩德内拉之王”,产自湖北、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重的绿松石(373公斤),还有目前已知装架最大的恐龙化石标本、罕见的“天外来客”陨石等亮点展品。展会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江苏有线共同主办,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江苏江文展示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南京矿博会既是自然、生态之美的完美呈现,也是江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生动缩影。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发表了致辞,首先回顾了首届矿博会在南京举办的盛况,肯定了南京矿博会以“自然资源”为根基、以“科学精神”为指引、以“全民科普”为使命、以“开放互信”为愿景并推动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矿博智慧”。展望第二届南京矿博会,
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传伟在致辞中表示,江苏有线作为连续15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连续三年登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此次致力把南京矿博会打造成适合国际传播的文化贸易产品、文化交流项目,在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培塑石头城新标识,扎实推进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讲好江苏故事、中国故事。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总经理宋静茹在致辞中表示,人在是社会的人之前,首先是自然的人。人对自然的热爱是天性,追求自然之美也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国家地理工作的宗旨,恰恰就是带领大家推开自然之门,在天地万物中去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和体验美。这些矿物在自然界所经历的复杂、漫长、苛刻的生长条件,是我们人类无法模拟也不可再造的,所以每一块矿晶都是奇特的,有着独一无二的美感。
人类发现和运用矿物的历史如长河般连绵曲折,无论是在科学道路、文化进程还是艺术发展中,矿物自始至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和永恒绚烂的魅力,是谓积厚流光。在活动现场,中国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原文化部赵少华副部长宣布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正式启动,再度为南京地质故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续写金陵“石头记”的新篇章。
以石为桥,连通世界。除境内展商外,本届矿博会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俄罗斯、印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嘉宾等200余人参加。据悉,大会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其中特装展位50个,国际标准展位412个,国内外精品展品达数十万件,身临展会如同奔赴一座世界级自然博物馆,矿宝化石触手可及。
“为一个馆,赴一座城。”在启动仪式当日,2024国际博物馆文化交流大会同时召开,其秉承“改革、创新、开放、共享”宗旨,以“践行跨界融合 推动文化互鉴”为主题思想,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博物馆跨界融合,弘扬人类文明和科学精神,治理探索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新思路。
免费,是本届展会的一大特色。观众只要扫码填报相关信息,就能免费领取入场门票,赴一场“矿石之旅”。大会期间,近2000平方米的“科普活动区”现场开设了“寻找雨花石”“开启水晶球”“敲化石”“淘沙淘宝”等科普活动,旨在为亲子家庭提供展览、教学、继承传统技艺的机会,提高全民科普素养。此外,矿博会同时安排了新矿物发现研讨会与国际专业检测设备特展、天演博物馆等多项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