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产粮大县之一,近年来,如东县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因地制宜、科技创新,多路径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最大化释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位于江苏洋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一处围垦地块,道路一边杂草丛生,而另一边则是绿意盎然。记者通过土壤电导仪,在盐碱地块测量土壤含盐量,显示数值为11.8‰。南通佳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松随即向记者进行了数据解读,“含盐量11.8‰说明含盐量相当高。6‰以上是重度盐碱,基本上95%的作物不能生长。达到10‰,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不能生长。”
随后,记者又来到绿油油的水稻田里进行测量,数据显示土壤盐碱度为0.3‰。张兆松笑着说,“你看,经过半年时间的降盐,我们已经把这块地的盐分从重度盐碱降到非常轻度了,水稻可以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早在2002年,如东县围垦的盐碱地含盐量最高达25‰,治理和利用这些盐碱地是农业科研人员潜心攻坚的课题。2008年,专门从事草坪生产技术研究与草坪草种选育的刘南清博士受邀来到如东,研究盐碱地种植耐盐坪牧两用草技术。
“我们把这边做成草坪生产基地,一来解决草坪生产跟粮食生产抢耕地的问题,保护耕地也就是保障粮食安全,二来又能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草坪。”刘南清告诉记者,让盐碱地长出草,选好草种是关键。目前,我国大部分草种依赖进口,但是他的团队却从江苏海岸线上收集筛选出野生耐盐乡土草种,经过6年时间,选育了4个大穗结缕草新种质投入种植。实践证明,作为一种优质坪牧两用草种,大穗结缕草具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在盐碱地17‰的地方种下去,仍然能够正常存活生长。更为关键的是,大穗结缕草洗盐效果好,是排盐的“好帮手”。
大穗结缕草一旦覆盖滩涂盐地后,天上降雨和灌溉用水后,每一滴水都会渗透涵养到盐地里去,不会形成地表径流,水会沿着草根系渗下去,把盐慢慢地冲洗掉,再从排盐深沟里排出去,从而达到洗盐的效果。刘南清指了指着眼前的草坪,告诉记者,“现在如果把草坪去掉,种上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都是可以正常生长,正常收获的。”
“我们养的羊平时就在草地上吃杂草,不需要另外喂饲料。一般上午、下午各放养3个小时。”远处,牧羊人刘以珍正在赶着羊群,一群咩咩叫的羊在草坪上自由奔跑。“羊在草坪上面行走,一方面可以控制草的高度,还可以喂饱羊,另外一方面,羊排出的粪便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循环。”张兆松说,“我们打造种养结合模式,将生态养殖和无公害种植结合,除了卖草坪外,卖羊也有一定收益,整体经济效益比一般农业要高。”
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却是绿草如茵、稻浪滚滚、白羊成群,成为了粮仓、牧场。在这片被唤醒的盐碱地上,新的空间被开拓,未来有无限可能。
去年,江苏省将这里列为2023 年度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区域,是南通市唯一的滩涂区域综合整治项目。江苏洋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青峰表示,“接下来,我们会在区域范围内打造2600亩优质耕地,同时将区域内1800亩旱地进行集中整治,开展设施农业大棚、农业采摘等农旅项目。此外,我们还会环绕中心湖区打造一个4A级的农旅景区。”
同样是在洋口镇,20世纪90年代前半叶,省沿海集团履行为全省提供后备土地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如东滩涂围垦开发,利用4年时间改良3000亩盐碱地。 “目前大面积的重度盐碱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水稻亩产量也稳定在1100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也从最初的600多斤,稳定在1000斤左右。蔬菜以西兰花为例,从原先每亩1600斤,到现在已经接近2000斤。”江苏省沿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东分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时良说。
改良后的盐碱地规模化种植,呈现出蓬勃朝气,西蓝花、水稻、毛豆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塔菜、甜豌豆、油菜苔等品种也提上了试种日程。同时,公司还在盐碱地上养殖了4000亩南美白对虾和6000亩淡水鱼,进一步提高盐碱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