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刺绣及女红技艺传习研究展”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南通刺绣及女红技艺传习研究展”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3-30 09: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8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南通刺绣及女红技艺传习研究展”学术研讨会在南通美术馆召开。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国家非遗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评审委员会委员、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南通大学特聘教授马盛德受邀出席活动,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设计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许平,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蔡忠,南通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卫东参加活动并致辞,南通市政协常委、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展览项目负责人张卫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王卫东在致辞中介绍了南通大学的基本概况,着重介绍了学校在艺术教育、艺术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深厚积淀与良好风尚。他表示,项目的开展既是南通大学师生致力非遗研究与发展、专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总结与汇报,也是致力于开拓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承新境界的一次砥砺宣言,更是通大人紧跟新时代脉搏、书写新征程华章的热血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通大人将着力深耕美育沃土、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为江海文化时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许平生动地回顾了南通刺绣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渊源,指出了其在传播地方文化、滋养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功能,并指出南通刺绣所孕育的造物智慧和美学精神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积极贡献,希望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进一步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助力地方文化艺术发展与能级提升,丰富时代生活与文化创造。

蔡忠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项目对南通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他指出,本次项目的开展,生动地展现了南通刺绣从传统到现代的更迭、从形式到意境的升华,也厘清了南通传统文化生根发芽、润泽地方文明的重要脉络,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南通刺绣、认识南通传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的财富。他表示,通过该项目的实践探索与学术积淀,南通刺绣技艺必将得到更高水平的新时代呈现,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也必将推动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深入人心,希望更多的艺术工作者、艺术爱好者们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同行,累积更多的艺术知识,创作更好的精品力作,融入到城市发展、社会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大局,汇聚起中华民族实现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围绕“南通传统文化的发展及当代工艺美术事业的传承”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此外,为表彰艺术家们的艺术智慧、激发创作热情,马盛德等领导向参展艺术家们颁发了参展证书。

本次研讨会正值“南通刺绣及女红技艺传习研究展”在南通美术馆巡展,本次展览选取了南通刺绣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按照“仿真流派·绣脉寻踪”“针引万千·绣纳乾坤”“点彩纳锦·锦绣溢彩”等主题分别呈现了沈寿及南通女红传习所部分学员传世作品、1950年以后南通刺绣精选作品和新时期南通刺绣创新作品等三大版块的内容。70余件作品不仅展示了南通刺绣从源起到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展现了女红技艺不断精进创新的动态,呈现了南通刺绣及女红技艺多年传习、传承的研究成果。本次展览于2022年11月首展亮相于中国美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随后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陆俨少艺术院、天津美术馆、扬州市美术馆等知名艺术机构进行巡展,南通刺绣艺术的巧夺天工、江海之滨的艺术风韵享誉全国。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