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广大基层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党员冬训工作,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依托“红纺驿站+”冬训创新项目平台,开展“党的理论乡村行,千家万户同此声”冬训活动,不断推动党员冬训走深走实,确保取得实效。
 
 
  
 
 三合口村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开展入户宣讲,在发放“防疫健康包”的同时,宣传各类政策法规,深入开展辖区疫情防控科普。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党员群等平台优势,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方式,变被动为互动、变灌输为传递,使冬训工作更加贴近村情,不断提升冬训工作的吸引力,扩大冬训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川南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党员学新、学深、不断充电,做到学习不“掉线”,思想不“离线”。川南村党总支书记黄玲为全体党员开启“冬训第一课”,激励广大党员用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及生活中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义成村创新学习模式,用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不断创新学习模式,将党员冬训与全民阅读、援法议事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以实招求实效,走“新”又走心,让党员冬训工作真正走到广大群众身边,走进党员心里。既要让冬训学有深度,又要让冬训做出温度。让冬训切实成为解决群众困难的“新通道”。
 
 
 川港社区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流动大、学习难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利用流动党员春节返乡契机,通过理论宣讲平台、网络化等渠道,利用农家书屋、“学习强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理论找党员”的形式,借助宣讲员与受众群众之间的亲和力,用“小切口”解说“大理论”、用“小板凳”开展“大宣讲”,把党的理论通过定制式,面对面开展宣讲,进一步强化理论宣讲、技能比拼、成果展示等工作,推动冬训可观可感、走深走实。
 
 
 姜川村积极创新挖掘冬训课堂载体,将党员冬训与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引导相结合,在着力提升冬训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契合群众需求,落实禁燃禁放、安全生产等近期重点工作,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向村民和沿街商户发放烟花爆竹禁放宣传材料,确保禁燃禁放工作家喻户晓,让党旗迎风飘扬在基层一线,让党的声音传递到家家户户。
 
 
 望海台村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采取专题学习、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充分用好平台优质资源,丰富培训内容,把集中学习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搭建流动党员“线上+线下”双向学习通道,线下充分利用外出党员、流动党员返乡回家契机,开展座谈交流、专题党课、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线上借助学习强国、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平台组织流动党员线上学习,让流动党员在理论和实践中全面提升学习水平能力。
 
 
 双桥村着眼村居当前主要工作和实际情况,着力推动党员冬训工作,用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以新作为助力新征程,组织开展“送学上门暖人心”主题活动。将《中国共产党章程》单行本和党员学习笔记本等学习资料送上门,真正做到学习党的理论不掉队、不漏学、不掉线。冬训伴着春耕,双桥村党员干部把冬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邀请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的专家开展农技培训和政策宣讲,用“家常话”把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宣传到位,让村民及时了解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志愿者为农户讲解农业种植注意事项,直接把农业技术送到田头,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实现“点单式”培训。
目前,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16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平台和34个基层党支部以及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理论讲习所、宣讲小庭院,川姜镇搭建起覆盖全镇的红纺驿站点位布局架构,以镇党政领导、镇机关青年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百姓名嘴、村居理论宣讲员等为宣讲主体,紧密结合固定学习专题和基层党员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话题,在全镇广泛开展“党的理论乡村行,千家万户同此声”宣讲活动。
通过镇村理论快递员向各基层党组织赠送冬训理论“红邮包”,通过书本学、线上学、相互学、自己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提高冬训学习实效,同时全面开启微视频、“学习强国”视频直播等平台,通过精心打造“点赞中国之治”演讲微视频、青年干部“微课堂”宣讲、点赞身边好党员微音频等系列项目,并通过镇级微信公众号“川风姜韵”、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各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推广,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千家万户,深入每一位基层党员每一位干部群众。
接下来,川姜镇将持续高度重视冬训工作,切实把冬训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理论武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激励基层党员“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重要举措。不断丰富党员冬训形式,增强冬训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让“理论大餐”及实际行动一同进千家万户,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赋能成长,蓄势前行,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川姜贡献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川姜新实践注入动能。(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