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丁从容)
12月13日,南通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全市“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向社会进行了发布。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9个“双减”工作试点城市之一的南通市,一年多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要求,深入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做到了“五个第一”,即:在全国地级市层面第一个出台实施意见、第一个成立监管机构、第一个建立“双减”监管和服务平台、第一个发放教师补助;在试点城市中第一个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
朱全中介绍双减工作情况
据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全中介绍,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该市“双减”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推动校内教育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教师课后服务补助3亿多元。从去年9月1日起,全市100%小学开展“5+2”课后服务,100%初中提供夜自习服务;全市参加课后服务及夜自习服务的学生占比96.58%、教师占比97.39%。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做好学生作业辅导,每天各科作业的“面批率”达20%,每周实现全覆盖。同时,将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依托社区教育中心、校外辅导站等平台,用好“江海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服务。
书面作业少了,同学们有更多时间参与到生活实践上来了。 图为五山小学的同学们
对全市765家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去年底前已全部完成注销或转型,压减率达100%。对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分类审批和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开发建设“双减”监管与服务平台,对学生校内和校外负担情况进行全方位综合监管。同时,成立由11部门组成的校外培训机构维稳工作专班,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机构关门倒闭造成涉稳情况,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出台公开招募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办法,首批遴选出60家优质机构列入准入校园“白名单”,供学校按需选用。
图为志愿者走进五山小学为学生们传授非遗技艺 丁从容摄
“以前我就经常在周末周日到主要“涉培”的街道观察,经常会出现孩子们陆陆续续提着书包去一些培训机构补习,双减之后,在大街上已经看不到了。” 朱全中坦言,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全市“双减”工作确实取得较为明显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现为 “五少五多五高”,即:学生作业少了,精题精课多了、教学质量高了;社会培训少了,育人资源多了、学生综合素质高了;教育焦虑少了,成才路径多了、学生健康指数高了;家长负担少了,亲子陪伴多了、群众满意度高了;校园安全问题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多了、立德树人成效高了。他表示,下一步,南通将对照中办国办40号文件提出的“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目标,继续保持“双减”工作声势不减、力度不减,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创造性系统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力争“双减”工作各项成效均位居全国前列。(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