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硕放街道举办文化雅集 让500年古建筑焕发生机

无锡硕放街道举办文化雅集 让500年古建筑焕发生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28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魄。近期,无锡新吴区硕放街道近500年的明代楠木建筑昭嗣堂里,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正在进行,“大家猜一下,我现在表演的什么动作?开门?关门?拎起裙角要干嘛?”无锡市锡剧院青年演员顾津瑞正在用自己的身段向在座的嘉宾阐述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一系列的互动表演让这座沉寂已久的古建筑瞬间热闹了起来。

据介绍,这是由无锡市新吴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主办,硕放街道办事处、硕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的“香楠雅集”之“香楠有戏 曲韵流芳”主题对话活动。这一活动,是将昭嗣堂打造成“百宅百院”活化利用的又一尝试。

“戏曲到底怎么演化而来的?大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原始歌舞,用来娱神。”青年导演徐燕芳抛砖引玉,讲起了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历史。从唐代的歌舞音乐技艺到宋代“诸宫调”,再到元杂剧,明清时期以南方的昆曲和北方的秦腔为代表,直至梅兰芳大师让中国的京剧热席卷纽约乃至世界。在徐燕芳导演、青年演员顾津瑞、街道文化站站长王莹的共同分享下,各位嘉宾熟悉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生旦净末丑的角色行当、戏曲的审美价值等,真实地上了一堂艺术普及课。

百花齐放的中国戏曲中,锡剧作为无锡历史文脉特有的曲艺种类,被誉为“太湖一枝梅”,更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江南文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色彩。三位嘉宾从锡剧的起源与发展、流派纷呈、现代社会的传播等方面让大家加深了对锡剧知识的了解。

如今的锡剧艺术发展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社会演出、戏曲研讨已经广泛地走入了大家的视野。然而,任何一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革新,新吴区针对锡剧的保护与传承落实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名师带徒、锡剧进校园。顾津瑞说,包括硕放在内的一批小学、幼儿园都在引导学生学唱锡剧。在她看来,学习锡剧,用方言唱身边的故事,不仅能让孩子们牢记乡音,了解喜爱本土文化,更能让他们深入根脉,同时也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的传承培养接班人和年轻观众。

在活动中,王莹提到,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硕放街道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嗣堂,并且有大墙门文化等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播紧密交织中,更让硕放这块沃土彰显出江南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随着“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加速推进,昭嗣堂在日常保护的基础上,将推出以“香楠雅集”为题的文化讲座、音乐鉴赏等宣传片,除了“香楠有戏 曲韵流芳”,接下来还有诸如“中国古建筑之美” “评弹艺术的发展以及在无锡的复兴”等主题活动,让昭嗣堂的文化价值得以最大化呈现。(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