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重阳节里话诗意 敬老爱老情意浓

南通崇川:重阳节里话诗意 敬老爱老情意浓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9-30 17: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29日,由崇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崇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指导,崇川区文明办、崇川区委网信办、崇川区全民阅读办主办的“情满金秋 诗意重阳“我们的节日·重阳”暨“环濠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南通市文联举行。活动采用线上直播形式,近3万人云端齐聚,共品佳节传统习俗,领略浓厚的文化内涵,传递爱老敬老的浓浓温情。

(邱煜卿)

吟诗词,寄托情感意绵长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活动在诗情画意的诗朗诵中拉开帷幕,全民阅读领读者熊兰兰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大家走进充满诗意的重阳节,激发起跨时空的情感共鸣。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歌咏重阳的诗篇,既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真挚亲情,也有“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的畅快心情,更有“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革命情怀,或豪迈、或欣喜、或洒脱,情深意长、趣味盎然。一首首优美的诗词搭配着古典的音乐被全民阅读领读者轻轻吟诵,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大餐,诠释了中华诗词的古风韵味,传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文化氛围。

品习俗,感知文化重传承

重阳节的文化韵味不仅蕴含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也体现在寓意丰富的传统民俗中。活动中,崇川小学教师陆俊余借着诗词的情感铺垫,将重阳登高的传统习俗娓娓道来,从登高的由来到寓意,从历史故事到情感寄托,与云端观众回味共同的文化记忆。在“遍插茱萸少一人”“醉把茱萸仔细看”“浮舟菡萸衰”等诗句的传颂中,茱萸成了古人过重阳节的“标配”。“古时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承载着世人辟邪消灾,祈求长生与延寿的愿望……”陆老师边展示着留坝当地的山茱萸边介绍道。走进直播间,挂满着色泽鲜红、呈椭圆形果实的山茱萸映入眼帘,为广大网友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除茱萸外,菊花也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一种植物。南通理工学院伍艺老师现场作画,用丹青来表述菊花的精神风骨,栩栩如生的画作让观摩者大加赞叹。吃重阳糕也是古代不少地方重阳节的风俗,有着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活动现场,南通酥点达人、非遗传人季进华再现传统手工艺,甜软清宜的重阳糕承载着敬祖、尊长、感恩的美好愿望,给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增添了几分甜蜜和温暖。

传美德,敬老爱老扬新风

如今,重阳节还是法定的“老年节”,更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崇川区大力推进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互助养老为补充的“四位一体”融合式发展的链式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同时,广泛开展由区、街道搭台、社会资助的“敬老爱老助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出“老来乐睦邻兴趣社”“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等500余个老年互助服务组织,实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黄手环行动”“爱心敲门”等各类为老服务项目,挖掘出了一批爱老助老道德典型。此次活动,邀请到崇川区最美家庭获得者夏企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代表冯培荣、爱心送餐助老代表朱晓莉分享他们的爱老助老心路历程,一问一答间,口口相传的佳话,真情实感的流露,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了场外数以万计的网友。“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要继续把孝老爱亲的好风气传下去。”“他们虽为普通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值得我们学习。”“孝顺是中华传统优良美德,孝敬父母我们责无旁贷。”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场内外氤氲着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氛围。

敬老爱老的新风在濠河畔吹拂,传统美德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此次重阳节主题活动在虹桥街道青年宣讲员胡陈琛的微宣讲中落下帷幕。崇川区将继续以开展“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弘扬传统文化、感受富有时代气息的节日氛围中让文明持续升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居民群众践行传统美德,培育良好风尚,不断凝聚起推动强富美高新崇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