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见面会现场(丁从容)
5月7日,记者在南通市委宣传部举行的“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走进南通公安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五一”小长假期间,南通市车管所检验科监管中心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息,为南通汽运车辆检测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加班加点为85辆公交车办理了车辆年检业务,为5月5日南通全面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贡献公安力量。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服务保障支持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群众生活秩序。”南通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高山说,在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南通公安机关大力开展忠诚护航工程,创新警企融合、风险防范、护航企业“三项机制”,想方设法靠前服务,持续优化服务发展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群众安居乐业持续提供一流“公安保障”。据统计,今年以来,仅南通市区公安机关就走访企业、项目187家,收集意见建议128条,解决实际困难问题32个。
立足工作实际,创新警企融合机制
结合“百名政法领导挂千企、千名政法干警连千村”活动,连日来,南通全市公安机关开展“问需于企”走访活动,向辖区企业负责人了解运营运行情况,积极帮助解决问题困难,并对企业员工开展反诈宣传及“场所二维码”的推广政策。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该局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开展“问需于企”“访民情、解企忧、聚人心”等走访调研活动,先后走访各类企业、项目30余家,为全警做好示范。
南通市公安局“751”(企无忧)金盾服务队在南通市温州商会开展驻点服务工作
丁从容摄
5月7日上午,南通市公安局“751”(企无忧)金盾服务队来到南通市温州商会,上门开展驻点服务工作。
针对南通民营经济大市的实际,南通市公安局联合市工商联和各商会在全省率先挂牌建立8家商会警务服务站,组建首批20人的服务队伍,目前已成功处理各类意见诉求20余件。“开拓了警商融合治理新模式,加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南通市公安局公共关系处处长黄新龙说。
该局公共关系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南通某地商会一企业负责人沈某因债务纠纷与寇某发生矛盾,寇某带人到沈某店内闹事,并将店内监控破坏。商会警务服务站民警迅速联合属地公安机关查清了寇某等人的违法事实,对涉案的3名违法人员依法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立足企业需求,创新风险防范机制
启东市启隆镇位于崇明岛上,受疫情影响,今年3月以来,辖区所有企业实行闭环管理。其间,一家养羊企业圈养的15000头羊面临断粮危机。在走访中了解该情况后,启东市公安局启隆派出所所长季锡石立即会同镇政府积极协调崇明区防控办,为企业临时申请通行证,确保30吨饲料顺利运抵,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江苏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因新增生产项目,需要在实验室内少量使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硝酸,辖区如皋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第一时间派员到场指导,最快时间按规范办理相关手续。
“企业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公安机关就回应什么、服务什么。”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政治部主任顾坚说,按照“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原则,南通公安机关结合走访活动,精准掌握企业需求,健全矛盾纠纷滚动排查、风险评估和企业分类建档机制,形成“一企一策”。
同时,针对易发性企业安全事故,紧盯企业群租房、厂房、危化品运输车辆等方面,明确生产要求,抓好安全隐患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在重点企业、园区还设立调解工作室,及时排查矛盾风险,开展分流化解,把风险控制在前段、化解在萌芽。
精准把脉企业需求,去年以来,当地全市公安机关共开展“开门纳谏”系列活动305场,征集意见建议1189条,解决涉企矛盾纠纷617起。
立足公安职能,创新护航企业机制
4月4日,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三厂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公司项目部报警,工地4台水泵被盗。6日,公安机关即将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无独有偶,海安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破获一起盗窃辖区企业原材料案件,及时追回85.4万余元损失,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以快侦快破涉企案件为目标,该局在全市建成涉企经济案件受理室受理岗95个、经侦警务站21个,优化报案快处、案件快侦、损失快追“三快”工作模式,受理各类涉企案件80件,为企业挽回损失2.5亿余元,平均办案周期大幅缩短41%。
立足公安职能,南通警方开展“护企”专项行动,组织法律服务队、安全顾问队、护企专业队三支专业队伍,主动上门入企,进行法制宣传、警示教育、安全防范、应急演练,提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定期对涉案企业进行回访,对企业犯罪案件,实行宽严相济,最大限度减少侦查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在此期间,该局各警种部门还固化工作机制,相继打造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五送五助”、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出入境“五全”服务、海上风电“深蓝行动”等30余项特色服务品牌,先后开展集中上门服务300余次,通过“不见面”审批,通过互联网为企业群众提供行政审批服务24045件次。(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