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双减”工作怎样走深走实、如何化解婴幼儿“托育难、托育贵”难题?18日,来自不同界别、各个领域的全省政协委员们怀揣着人民的嘱托和期待,满怀激情地向大会报到,并就老百姓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带来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提案。
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养老体系
人口老龄化既是重大社会问题,更是重要民生问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苏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慧认为,应当深刻认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解决“一老”问题。
康慧调研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江苏人口年龄结构开始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到新世纪初,江苏人口年龄结构已成为老年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江苏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留守老人、高龄独居老人、失能失智老年人问题更加突出。
她建议,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养老体系,有针对性地及时研究制定老龄工作的相关政策,使制度更加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设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兴办康复医院、康养护理中心(院、所、站),鼓励民营、私营、个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养老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做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提升发展空间,不断丰富保险产品供给。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重视硬件和软件建设,扎实推进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树立孝亲敬老文明风尚,营造敬老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
减轻教育焦虑,推进“双减”走深走实
截至2021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5+2”课后服务基本实现所有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省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比例96.59%,“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江苏省政协委员、泰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董健注意到,要推动江苏“双减”进一步走深走实,实现群众教育焦虑感显著减轻、对教育满意度显著增强,还必须要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转变家长短视化功利化教育观念、拓展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提升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能力,校外培训机构联动治理形成合力。
董健认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困境,关键在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发展观和人才观。”董健建议,进一步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尽快出台我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并实施区域、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教育教学质量新型评价机制,相关部门联合共同搭建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和资源网络平台,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助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推进普惠性服务解决“托育难”
0-3岁婴幼儿“托育难、托育贵”,是很多家庭的现实烦恼。江苏省政协委员、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奚爱国调研发现,我省托育服务供需缺口较大,以南京市为例,南京现有0-3岁婴幼儿大约有27万,其中,有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的约占43%,供需缺口约为8.6万人。此外,托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及管理规范缺失,专业性托育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对此,奚爱国此次两会带来关于推进我省普惠性托育服务发展的建议。他提出,要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参与普惠性托育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普惠性托育服务,完善多元化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向下延伸,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加强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建设,提升普惠性托育服务品质,同时鼓励国有企业兴建普惠性托育机构,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托育机构、民办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扩大托育服务,探索更加灵活便捷的托育服务形式,开办婴幼儿看护点、寄养中心等,提供家庭育儿服务指导,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托育需求。
“加大服务的同时,也要落实监管责任。”奚爱国建议,一方面通过制定设立细则、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等,引导托育服务向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托育机构业务指导力度,建立常态化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托育机构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和“虐童”事件发生。
专业性托育人才队伍事关长远发展。奚爱国建议,建立托育管理和服务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把从业入口关,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体系,推行托育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依法保障托育行业从业人员福利待遇,提高托育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托育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明慧
编辑: 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