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全面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江北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全面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7 14: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江北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是江北新区精准医疗“三中心一高地”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9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约3.2万平米,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内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建设,填补卫生应急指挥、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等诸多空白,增强城市医疗卫生供给能力,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守护线”。

作为江北新区首个覆盖全区域的全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单体体量大、建筑密度高,“总建设周期1000天,战线长、节点密,从入场那一刻起就必须和‘速度’较劲”,项目建设单位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公司项目经理袁顺强调。

自8月25日开工以来,项目全面执行准军事化管理,以“铁的作风、铁的纪律”绷紧“现场即战场”的奋进之弦。开工当天,桩基就顺利完成25根,全员战斗状态迅速切换。

施工过程中,为进一步跑出建设“加速度”,项目引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思路,将现场划分80余个网格,管理人员人人领命,早上提前一小时进场,盘点物资、统筹人员;晚上十点停工后召开碰头会,总结工作,细化分工。连续60天,每天12小时,场地平整、材料加工区布置、桩基施工等现场工作无缝衔接,旋挖钻孔、长钢护筒埋设、钢筋笼加工、混凝土灌注等工序紧锣密鼓,桩基检测同时穿插进行,有条不紊,在完成桩基施工的同时,试验工作也已进度过半。

作为新区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团队在“提效率”的同时,牢牢守住“安全”和“品质”两条底线,全力以赴将民生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人民信赖的标杆项目。

4栋单体地下两层,施工最深达14米,基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项目主动搭建智慧施工平台,全面接入南京市智慧工地指挥中心,以行业监管部门和建筑施工单位二级闭环管理的架构模式,实现了安全关键要素实时智能监控。走进施工现场,安全帽里植入芯片,在场人员精准定位;“电子眼”全面覆盖,安全隐患实施上传;AR、VR技术有效应用,在沉浸式体验中加强工人安全教育……“智慧场景”随处可见,安全管理触手可及。

作为建筑“基石”,混凝土浇筑质量“牵一发动全身”。项目团队进一步聚焦关键因素,针对传统手工加工钢筋笼极易造成间隙不均,带来混凝土浇筑牢固性的“常见”隐患,特别引入滚轴机,组织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推进钢筋标准化加工,全面代替人工制作,实现制作效率及焊接质量提升近60%。施工现场杂填土深度近5米,土质松散,项目在传统浇筑的工序基础上,在混凝土灌注前特别增加埋设超长护筒“附加环节”,“加一道工序虽然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对工期和施工成本都会带来不小压力”,项目总工程师许晓光表示,“但加一道程序就能够全面避免土壤垮塌影响混凝土纯度隐患,我们的目标就是为高楼筑牢最稳‘根基’!”

以责任使命全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以奋进担当凸显央企“压舱石”作用,据悉,2023年,这个为南京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国内领先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将全面落成,助力与特大城市建设相匹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再升级”。(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