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全媒体人才太湖问道 解开无锡人才工作品牌的独家密码

长三角全媒体人才太湖问道 解开无锡人才工作品牌的独家密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2 20: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0日,作为本届太湖峰会的分论坛之一的“2021长三角全媒体人才发展高峰对话暨人才工作品牌传播研究论坛”在锡举行。

峰会期间,中央、长三角地区各级媒体参加“情定太湖湾”全媒体集中采风行动,聚焦地区人才工作特色品牌,感受无锡人才企业良好氛围和优质服务。

产才融合 收获硕果累累

“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上,无锡的“爱才”人尽皆知。多年来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不断推进产才城融合发展,独特的“爱才智慧”酿造出丰硕的“无锡经验”。

在新吴区的无锡生命科技园,媒体记者们见到了“资深”来锡人才邵金华。他和他在无锡创立的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为大家了解“锡引力”的作用方式,提供了某种参考视角。

在中国,肝病患者总数超4亿,每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的人数达42.2万,占全球的45%-50%。

而肝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一直是全球性的医学难题,由于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人们往往对肝病进展毫不知情,无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如果能有某种检测技术,帮助人们尽早发现病情,将挽救多少生命!”十多年前,还在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的邵金华研究“肝脏弹性成像”理论,并据此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向。

2010年,迈出校园的第一步,邵金华踏上太湖之滨。凭借当年的一份人才项目申报书,邵金华及孙锦、段后利三位创业伙伴在无锡联合创立了海斯凯尔。正是在无锡扎根的这11年,从科研到创业,曾经的研究方向真正落地成为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疗产品;从初入社会再到回馈社会,一名青涩毕业生得以成长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扎根无锡,从“初生牛犊”到行业龙头,这是邵金华与海斯凯尔一同达成的跨越。

如今,海斯凯尔已成长为专注于高端医学技术研发和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旗下的无创肝纤维化定量检测系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且申请40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稳步成长为细分领域行业龙头。

“无锡是我们的起点,初来乍到我们就得到很多支持,包括资金、场地、政策扶持等等。初创团队也就只有几个人,刚从校园里出来,可能除了科研之外的事情都是很懵的,多亏了无锡当地‘保姆式’的服务,我们才得以顺利起步。”回忆在锡创业的十年间,有无数时刻令邵金华感怀。“记得当时有一项申报,我们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没能过审,市药监局得知情况特意派人上门指导,那位老师真的在我们公司驻点办公一个礼拜,手把手地教我们。哪怕十多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近年来,海斯凯尔陆续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支持,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专利发明奖、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成果银奖等多项国内科技大赛最高荣誉。获得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博士、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人才等各项荣誉。

媒体

记者们了解到,在无锡重点打造的生物医疗产业中,像海斯凯尔这样极具爆发力的“风口”企业数不胜数,正是它们构建的产业链与生态链,打造出了属于无锡自己的企业集群。邵金华也告诉大家,直到现在,无论是在科研项目申请、重大奖项填报还是人才招引等方面,他和他的企业依然受益于市一级、区一级不断更新的政策支持。

平台牵引 助推集聚效应

抢抓人才机遇,释放创新动能。在无锡,有关人才工作的创新实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锡山区以高标准建设园区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由高质量平台牵引,集聚一流人才,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发展路径

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无锡市人民政府、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

“我们平台最大的特色在于首创了‘VIDM’模式,就是面向工业集成电路应用需求,聚集设计、制造、测试、应用解决方案、整机研发资源,以柔性整合的方式,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稳定可靠供应链平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创新中心主任胡义东介绍,“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从应用出发,再回到应用,中心将集中力量构建形成自主可控的工业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供应链,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原创技术,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化企业,争创领域内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作为新创立的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中心的人才战略与发展理念极具前瞻性。为了保证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心招引人才项目面向国内、海外双管齐下:在海外设立8个代表处并配套孵化载体,在全球范围内与100所高校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全球研发孵化、一线城市加速、无锡转化发展”,自中心筹备创立以来,通过这样的模式落地10个项目,而这也与无锡近年来构建的人才项目孵化新路径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推进产学研融合,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全球创新资源网络,创新中心还通过聘请高知名度战略顾问19名、选聘12名国际领军人才担任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项目经理、与海内外一流高校达成战略合作等模式,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我们中心也将人才培养作为整个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因为产业最终能不能做好,相当依赖高质量人才的支撑。所以,我们创设了‘集萃学院’。”胡义东主任还分享了创新中心的独特人才战略——培养“集萃研究生”:通过与相关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双导师制”培养框架下的“集萃研究生”可以走出校园、走进产业,通过实实在在地参与项目,得到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而相关企业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接触到优秀的新鲜血液。据悉,目前首批“集萃研究生”已经入学。

今天,太湖之畔创新创业的动能澎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浪潮深处积蓄的原始力量——当地深耕多年的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致力于打造“最美人才栖所”的蓝图正在实现。

目前,无锡全市拥有人才总量超过191万人,高技能人才45.14万人,高层次人才14.8万人,留学归国人才1.71万人。我们也了解到,为了能给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综合性服务,汇聚政务资源、市场资源、金融资源、公共资源四大资源板块的无锡人才金融港应运而生。今年5月,坐落于经开区的无锡人才金融港正式开港,这是江苏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人才港已入驻智联招聘、毅达资本等31家机构,打造的太湖人才直播间,举办路演、青年联谊、培训招聘等各类活动超100场。未来,伴随着相关工作的展开推进,人才港将为在锡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为无锡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强势赋能。(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