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睢宁:一家五代26园丁,浇灌乡村最美“花海”

江苏睢宁:一家五代26园丁,浇灌乡村最美“花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8-27 1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江苏省睢宁县邱集镇大余小学老校长朱以勋不禁泪湿眼眶。一曲歌词,诉说着一家五代26人的教书育人故事,道不完他从教一生的温暖回忆。

一家五代26园丁部分成员

三尺讲台传承五代人,是朱以勋大家庭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个大家庭里,朱以勋从教年限已有47年,教龄超过30年的有5人,现在“教育世家”的接力棒传到了孙子辈们的手中。朱以勋深知,他从父辈传承下来的这一棒接力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秉持教育情怀,他常给孙子们讲要:坚守教育精神,谨记负责态度,不忘心中热爱。

一封倡议书,种下“绿色”,种下“希望”

1982年元旦清晨,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田野、村庄、校舍,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朱以勋带领全校师生把教室前面空地上的雪清理出来,把自己准备好的馒头、煎饼等让学生们拌碎撒在空地上,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上了一堂《雪中鸟儿吃得真高兴》作文写生课,这次活动让学生亲自播“种”、亲眼观察、亲身体验、师生同写,增长了孩子们的爱鸟护鸟绿色环保意识,又激发出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1982年3月,朱以勋带领全校师生向睢宁全县中小学生发出《爱益虫、鸟、兽倡议书》,得到全县师生热烈响应。4月,向徐州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1984年4月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出倡议。

朱以勋根据当时农村孩子在课余时间有捉青蛙、捣鸟窝等不良好奇习惯,创新课程——给鸟(动物)评功发奖:鸟儿美,鸟儿吃害虫……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鸟兽虫鱼等动物的生态环保理念,种下“绿色”,撒播爱的“种子”。朱以勋的大女儿朱春华、二女儿朱淑梅、儿子朱淑君都曾是大余小学的学生,受父亲影响很大。“有一次,父亲把妈妈卖油菜籽的钱‘偷’去买木头做鸟箱了,当时妈妈非常生气的,那钱是准备买电风扇,但我和姐姐、弟弟都是支持父亲,说我们不怕热。”接过父亲教鞭的朱淑梅现在也是大余小学的教师,提起父亲的“糗事”,仍然历历在目。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和姐姐、弟弟就许下心愿,一生执守三尺讲台。

今年65岁的原大余小学教师邵统凡至今仍能清晰记起发生在1984年11月19日的事:那天中午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大余村的草场上围了很多人,朱校长正在苦劝两个从外地来用网子逮黄鼠狼的年轻人,黄鼠狼是人类的好朋友、不要伤害它们……经过大半小时的苦劝,两人才收起工具,朱校长又把两人带到自家吃午饭,并给两个人50元的路费,当时二人受了感动并把工具交给了朱校长,表示今后再也不干此类事了。邵统凡激动地说:“那时的工资才几个钱呀,朱校长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1985年5月4日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大余小学向世界发出的《愿全球和平昌盛鸟语花香倡议书》,国内外几十家报刊纷纷转载,国内外纷纷支持响应,到现在已有十多个国家830个团体几万人在倡议书上、百米绿绸布上签名盖章。要与大余小学一起联合向全球发出这一倡议,此一倡议还收入《世界之最》。

种下“教师梦”,五代二十六园丁,浇灌乡村最美“花海”

“我爷爷、伯父都是从事乡村私塾教育的,父亲在原睢城乡和平小学教书37年,受家庭的影响,我和两个弟弟也选择了从事教育事业。”忆起曾经的教学生涯,朱以勋充满深情地说,“走上讲台才明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意义,同时,更要传播大爱,把农村孩子培育成乡村最美‘花海’。”

多年来,他带领师生考察本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功能、贡献、带领学生们制作千余只人工招鸟巢箱、兽窝,让野生鸟、兽越夜过冬,防御雨雪,繁育后代。自己出钱成立小鸟、小兽医疗队,给病鸟、兽,虫、鱼治病、治伤。再放回大自然,把死亡的鸟、兽、虫、鱼等做或标本3000多件,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

1987年6月荣获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创新”奖,1991年,大余小学被确立为江苏省省级环境教育试点学校,1998年被中国国家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石油公司确立为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试点学校,2001年1月确立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1994年3月日本访华团、1997年3月非洲教育代表团、199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官员、2009年团中央领导等分别到大余小学考察。从1991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等栏目5次专门到大余小学拍摄专题片。

“父亲将自已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他对乡村教育的执着、坚持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做老师、做子女永远的学习榜样。”朱淑君骄傲地说,1994年9月,江苏省教育工会授予朱以勋家“优秀教育世家”奖牌,鼓励这个大家庭扎根乡村教育,点亮乡村的文明之光,滋润乡村教育的沃土。

“做爷爷(姥爷)一样的好老师!”孙子朱宇阳、孙媳薛如玉、孙女朱雨晨、外孙女张越等现在也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不仅是学生的老师,其实我更扮演着一个大哥哥(姐姐)的形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他们讲我爷爷爱鸟护鸟的故事,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朱宇阳说,选择教师行业,同样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自己就希望长大后可以继承长辈的衣钵继续教书育人。

“我们家五代人,有26人从事教育事业。我常教育孩子要扎根农村,一代一代把我们家的家风传承下去,毕竟,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很远。”朱以勋,1940年8月生,从教47年,2006年退休,但仍奋战在教育一线。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环境保护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少先队“创造杯”活动辅导员奖、江苏省劳动模范、睢宁县十佳人物等40多项奖励。(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