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苏州自贸片区第十五期自贸会客厅特别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现场,专家、企业家、政府相关人员济济一堂,围绕“双循环”格局、“沪苏同城”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共推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林小明为苏州自贸片区2021年度制度创新优秀合作伙伴颁发奖牌,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作“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红利及国内国际双循环下新机遇”主题分享。
作为苏州自贸片区畅通政企沟通桥梁的重要举措,自贸会客厅已成功举办14期活动,累计吸引261家企业、515人次参与,已成为片区企业合作伙伴、专家和管委会多方参与、脑力激荡、协同创新的互动交流平台。此次自贸会客厅特别活动邀请到了10余位重磅嘉宾,包括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上市公司创始人、顶尖咨询公司合伙人和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等,以“融入双循环 沪苏同城化 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圆桌讨论。
吴庆文指出,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以“探路、引领、突围”的姿态,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的道路上持续加速。苏州自贸片区是“双循环”格局的重要节点,企业是自贸区开展制度创新的重要伙伴,下一步片区将深度聚焦企业难点痛点堵点,开展更多首创性制度创新,通过更优的全球资源配置,推动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沪苏同城对于苏州自贸片区来讲是重大的历史机遇,片区将进一步增强与上海的协同发展,积极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探索差异化的“双城记”发展模式。
林小明表示,当前园区正依托苏州自贸片区这一平台,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为产业发展赋能。沪苏同城化给苏州自贸片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片区将继续对标先进,坚持问题导向,为企业和产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让制度创新更有针对性,让片区企业更有获得感。
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以“关于沪苏同城化的一些理论认识和思考”为题作交流分享。他认为,在地域上,不能只看到毗邻区;在历史上,不能只看到当下;在观念上,要敢于破旧立新;在发展模式上,要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在发展路径上,要避免以往的路径依赖。
谈及沪苏同城化,参会企业家们结合自身发展畅所欲言。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表示,苏州工厂是博世在中国最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拥有近万名员工。在沪苏同城化的大背景下,博世不断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布局,苏州工厂积极承接上海研发总部的溢出效应,为自身研发能力带来持续的提升。苏州自贸片区的建设步入深水区,这对于企业来讲充满机遇,希望未来在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沪苏两地人员流动等方面再做探索,为企业排忧解难。
设立两年以来,苏州自贸片区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只争朝夕地朝着综合营商环境最优、比较优势最强的一流自贸试验区目标奋力奔跑,矢志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据了解,目前,片区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4项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
两年的建设成果在为苏州自贸片区打下了深厚根基、擦亮了鲜明“底色”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抛出了新的“航标”。“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多重历史性机遇叠加期,苏州自贸片区将持续聚焦产业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积极借鉴探索、先行先试,全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努力在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新征途中彰显‘园区精神’、贡献‘苏州样本’。”谈及苏州自贸片区的发展前景,孙扬澄充满信心地说。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