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无锡市滨湖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区块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两诉服务中心”)宣布正式投运。这是江苏省首家区级“诉讼+非诉讼”两诉服务中心,投运后将通过积极引入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调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群众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经济的纠纷解决途径。
无锡市滨湖区副区长周俊鹏在现场介绍称,两诉服务中心由滨湖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共同打造,总投资约600万元,实际使用面积600多平方米。改项目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筹建,被列入2020年滨湖区惠民实事项目之一。该中心将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司法行政非诉讼服务中心合二为一进行建设,集调解、公证、复议、裁决、法援等非诉功能和立案、速裁审判、司法确认等诉讼功能于一体,实现诉和非诉的无缝对接。
滨湖区司法局局长吴锡夏介绍,两诉服务中心建立全面覆盖民事、商事、家事、行政等四大领域的线上线下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平台,最大限度地减少法院诉讼立案量。“‘非诉讼’的有点在于,解决速度比较快,且不收取费用,可节约老百姓的成本,同时又能不伤和气,不激化矛盾,不泄露隐私。”
同时,中心将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诉调、检调、公调、访调“多调合一”,不断提升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和各级调解组织的公信力。此外,通过非诉调处系统与政法委网格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各级各类矛盾纠纷数据的及时上传、实时交互,真正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解决在小、一网调处。“这种诉和非诉无缝对接的纠纷处理方式,有助于完善区域大调解机制,提升全区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进行存证固证,是两诉服务中心的一大创新优势,也是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技术加持。中心将区块链技术与全区的调解体系深度融合,打造调解区块链数据服务系统。每个调解组织都可视作为一个区块,通过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做到“一个矛盾进门,整个系统服务”,极大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效率;通过数据认证、区块存证,保证了调解全过程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案件调处的公正公平;如果调解不成功,区块链数据仍可以导入到公证、诉讼等程序,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保证后续法定程序的公正性,大大提升矛盾纠纷调处的公信力。此外,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调解过程以数据化的形式保存,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俊鹏称,滨湖区构建了以“1+6+N”为目标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体系。“一个中心”即当日建成运行的两诉服务中心;“六大平台”即按照“行政+行业调解”的模式,建立和完善区交通事故纠纷专业调处中心、劳动争议纠纷专业调处中心、消费权益纠纷专业调处中心、物权纠纷专业调处中心、旅游纠纷专业调处中心、医患纠纷专业调处中心等“六大行政调解中心”,这六大中心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N即充实完善“N个基层调解组织”,做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充实和优化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按需要设立各类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工作室,不断健全机制、完善网络,科学调配各类矛盾纠纷调处资源,提高调处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即时受理、一网调处。(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