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月15日上午,围绕保障民生、污染防治等5个内容,江苏省政协委员分为5组进行了联组会议讨论。众多委员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会场亮点频出。其中养老、环保和乡村振兴成了会场高频词汇,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建议和见解。
建立社区虚拟养老院服务圈,破题养老难题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陈爱蓓在发言时表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目前,江苏老龄化率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她认为应该从建立社区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一刻钟”服务圈、建立社区虚拟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建立社区家庭养老病床、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养老院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方面“发力”。
陈爱蓓委员现场发言
“建立社区虚拟养老院,即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但是有居家养老服务圈。同时,建议建立虚拟养老院服务基金,列入地方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也鼓励企业、社会爱心人士捐款资助参与。采用政府引导、社区设置、企业运作的方式,提供养老专业化服务。”陈爱蓓告诉记者。
水污染治理要重视跨省跨界治理,建立协商、补偿机制
对于环境的问题,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院长朱伟表示,这些年我们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水质没有那么快就变好。南京市的污水收集处理率已经很高了,但是秦淮河的水质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朱伟认为,我们的雨污分流没有彻底分干净,污水管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雨水管中有大量阳台洗衣污水,大排档的污水也都进入了雨水管里面。朱伟同时表示,水污染治理还有个跨界治理的问题。比如太湖流域除了江苏,和上海、浙江、安徽都有关系,各省市都在用水,我们江苏怎么去跨省跨界协调,希望省里面出面和周围相关的省市建立某种协商、补偿的机制。
朱伟委员
对于农业污染,朱伟表示过去太湖流域、江南一带主要是种水稻,现在果园比较多,建议太湖流域推广稻田养鱼,稻田里面养了鱼,施的肥就少,用的农药就少,能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这种环境社会学的非工程措施,应当建立一套体制机制上的激励措施。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留得住,钱进得来
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思明在发言时说,现代化的短腿是农业和农村。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有两个,即人如何留住,钱怎样进来?要留住人,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钱要进得来,就需要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
在王思明看来,要真正留住农民,激发农民和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一定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水平,让农民无后顾之忧,尽量弱化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加强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流转程序规范,流转利益保障有力,加快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
此外,王思明还表示应消除城乡生产要素流转障碍,构建城乡互动、城乡融合的机制和途径,从根本上打通城乡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成乡村振兴的目标。
交汇点记者 肖雷 李爽/文 袁宇韬/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