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与鼓楼区共同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药科大学与鼓楼区共同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20: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7日,中国药科大学与南京市鼓楼区共同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暨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大会召开。会上,20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鼓楼区。

生物医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衡量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鼓楼区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科教资源富集、医疗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始终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形成了“政产学研医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目前,全区共7所涉医高校、11家备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2家三级医院、460余家医疗机构、600余家生命健康产业链企业。去年生命健康产业营收突破509亿元,其中规上企业营收170亿元、医疗机构营收339亿元。

中国药科大学作为我国药学领域的顶尖学府,被誉为“中国药学教育的摇篮”,在药物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势显著。多年来,鼓楼区与中国药科大学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联系,从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到共同培育创新企业,一批批药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在鼓楼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由中国药科大学牵头,联合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和社会资本,以该校玄武门校区为主要载体,市区两级成立了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平台。

此次大会上,有7个新项目与该平台签约,进行孵化。包括通用型肿瘤疫苗构建及临床转化项目、治疗肝细胞癌和肝纤维化OTC mRNA-LNP核酸药物开发项目等。此外,该平台获得两位院士助阵——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宁,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广基,分别被聘为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专家。

这7个项目,正是在前期由王广基院士主持,中国药科大学筛选,并通过投资决策会议审议的,计划先对三个项目进行一期投资。其中,部分项目公司已完成落地注册,部分项目已完成学校知识产权转让,首个转化项目更是完成了Pre - IND申报,标志着突破临床前研发关键节点。

在校区规划建设上,校地双方也实现新突破。鼓楼区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模式为南京首创,如今又添新军——会上,中国药科大学、鼓楼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同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前期,双方已重点推动玄武门校区10.7公顷面积的总体规划设计,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功能布局。中国药科大学启动了生命药学中心、医学创新中心等2个项目的可研报告编制,积极争取教育部资金支持。鼓楼区还委托南大设计院开展了周边1.34平方公里的片区联动规划设计,加快产业集聚。

双方将以“有组织科研”为核心,以“区域协同”与“校地企融合”为两翼,整合周边丰富的研发机构、高校及三甲医院资源,携手推进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金融投资支持、人才引育交流、公共服务等五大核心任务,重点建设十大前沿产学研中心,树立校地合作与老校区城市更新的全国典范,共同打造“环药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进一步深化“双高协同”试点,鼓楼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在会上签约,共同创建南京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项目。

以上述合作为契机,更大范围内的成果策源地被整合成团。会上启动三甲医院科技创新研发转化联盟,成员包括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脑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江苏省口腔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生物医药研发需要“烧钱”。当天大会上,鼓楼区、中国药科大学、新里程、五矿证券就共同设立南京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金签约,专项用于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中国药科大学还发布了校友基金。

由南京市新工集团、南创投与鼓楼区、江宁区共同出资设立的南京生物医药概念验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也已完成注册,首个项目即将投资。此外,作为国内知名生物医药投资机构的光大控股,也与鼓楼区就合作共同设立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签约。南京生物医药创新投资机构联盟同期启动。

钱只是其中一环。现场,鼓楼区还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发布赋能生物医药创新平台“药源汇”,将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创新成果转化搭建高效桥梁。《南京市鼓楼区支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若干举措》同时发布。

会上以视频形式发布了6个重要生物医药创新项目,涵盖肝病治疗、脑胶质瘤治疗、银屑病治疗等关键领域,方便有兴趣合作的企业或投资机构,与项目方深入对接,共促转化落地。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记者 苍微)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