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六朝博物馆正式举办。对话以“以文化、绿色与智慧开创滨水城市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市长及城市代表分别介绍了其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建设理念,并在此后就世界滨河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开交流讨论。对话结束后,与会代表正式发布《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标志着全球滨水城市合作迈进新的阶段。
本次世界市长对话以“文化、绿色、智慧”作为三大核心关键词,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全球滨水城市领导者们依次登台,讲述与水共生的城市故事,分享治理创新的宝贵经验与远见卓识。在这场智慧交融的对话中,共同探寻人水共生、城水共荣的未来之路。
南京市副市长孙百军在开场发言中表示,我们以“文化、绿色与智慧开创滨水城市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展开对话,既是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一次深入交流,也是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思考。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一座屹立于长江之滨的城市,南京正努力探索一条兼具历史厚度、生态温度与科技锐度的滨水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埃及吉萨省副省长亨德·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哈利姆介绍了吉萨作为尼罗河西岸的古老省份,以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闻名于世,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符合埃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德国迪特福特市市长贝恩德·麦尔指出迪特福特被誉为“巴伐利亚的中国城”源于其深厚的中德文化交融,多年来通过举办中国节、推动教育交流、促进艺术互鉴及多元共治,将中华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展现了多元文化共生的活力,未来将继续推动双城友好合作,让友谊之河在文明互鉴中奔涌前行。
意大利罗马二区区长弗朗西斯卡•德尔•贝洛分享了台伯河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当前的城市生态愿景。她表示,台伯河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正被重新定义为“绿色与蓝色基础设施”,并确立了三大核心目标: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可持续的交通和生态修复与区域再生性。
随后发布的《共识》指出:“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见证了城市演化,是文明标识性符号,也是文明互鉴的纽带。”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滨水城市空间侵蚀、文化遗产的破坏等共同挑战,《共识》提出四大倡议:1. 秉承开放和包容的理念,迅速采取行动,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地化实践,保护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保护、传承发展文化多样性,活态传承河流文化遗产,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价值,促进大河流域间文化认同与城市特色营造。3.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交通便捷、服务公平、环境友好、韧性安全的宜居型滨水城市,营造美丽、开放、包容性滨水空间,促进公共服务平等、开放、共享,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4. 加强跨河联系、流域上下游联系,促进国际合作,构建世界大河城市对话合作网络,建设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交流合作平台,共享优秀经验与发展策略,共创更加美好的大河城市未来。(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记者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