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大会以“汽车产业拥抱人工智能”为主题,涵盖汽车前沿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装备等议题,设置汽车未来黑科技论坛、开幕大会、主论坛,主题论坛、同期活动及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深度结合苏州作为智能网联与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地的特色,以“产学研用”融合为主线,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展示与对接平台。
作为论坛“产业研究+资源协同”核心策源方,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并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过去一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研判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通过开展“装”点未来创新成果梳理,推动工业母机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创新供给与市场需求精准衔接,搭建“需求—技术—政策”对接服务平台,引导高精尖企业攻坚技术难题,夯实论坛“产业链资源集聚和协同组织者”定位。
苏州作为连续三届论坛的固定举办地,已从“举办城市”升级为“产业生态闭环构建者”。依托“政策—技术—产业”深度融合模式,苏州持续集聚泰斯泰克、格物汽车科技、苏州韦博等优质企业,借助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国家级智能网联测试基地),形成“研发—测试—落地—迭代”完整产业链,让论坛成为“提升产业能级、吸引优质资源”的核心IP。
2025年论坛期间,苏州进一步强化产业赋能,启动“智汇苏州——‘十五五’汽车产业创新行动”,围绕趋势、质量、技术、装备、协同、发展六大向新维度系统布局。同时,论坛展览区支持天路飞行汽车完成园区首飞,并实地演示智能网联汽车L3级驾驶辅助,从“论坛举办地”升级为“技术落地试验场”,凸显为技术提供实战应用空间的独特优势。
论坛期间,一系列具有产业引领性的技术成果与协同行动集中亮相,形成“技术突破+标准引领”的双轮驱动格局。在质量提升方面,中国中检强调发挥检验检测认证作为质量基础设施的作用,“推动“质量标准助力汽车品牌全球影响力提升行动”落地,通过团体标准制定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在技术攻关层面,“中国芯”联合研究实验室正式成立,聚力突破汽车芯片关键环节;装备创新上,“国产高端装备赋能汽车产业提质升级行动”加速工业母机等高端装备在汽车制造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生态协同方面,开源RISC-V汽车电子芯片创新联盟启动筹建,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芯片生态;战略引领上,“十五五”汽车技术与装备产业协同生态向新行动正式启航,为产业中长期发展提供路径指引。
此外,论坛同期举办的“Tech-X”汽车未来黑科技前沿论坛,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纽带,推出一批创新成果,进一步强化论坛“技术筛选—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的闭环功能。
论坛以“前沿技术可感可触”为特色,打造了多维度技术展示场景。动态展示区中,天路飞行汽车园区首飞、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汽车车间柔性作业等环节,让参会者沉浸式感受技术实战应用;静态展示区则集中呈现纽威数控工业母机汽车零部件加工方案、国芯科技RISCV汽车芯片(国产替代标杆)等技术标杆成果,凸显“连测试带应用”成效,清晰展现技术从“测试验证”到“场景应用”的转化路径。
“人工智能+”汽车大咖公开课上,行业专家围绕大模型赋能、AI驱动的智能驾驶技术等议题分享落地路径;“技术风向标装备新势能”环节中,知行科技、孔辉汽车等企业带来智能驾驶系统、电控悬架等解决方案,与“智汇苏州”六大向新成果形成呼应,多方聚力共建产业协同新生态。后续,论坛将围绕“智能制造、低空技术、电池安全、芯片创新、汽车-机器人技术产业链协同”等方向开展专题研讨,持续释放产业生态聚合效应。
面向“十五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持续重塑汽车产业生态。论坛将持续锚定“产业风向标、技术输出口、生态聚合场”三大定位,以五大“向新”行动为实施路径,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现突破,为汽车强国建设持续注入数智动能,为新型工业化探索更高效的协同创新范式。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