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有一座专为灵活就业群体打造的零工驿站。这里不时会有人上门登记自己的工作意向,驿站工作人员在比对用工信息后会进行通知,完成双方的信息对接。值得关注的是,驿站对接的用工单位不仅限于本地,更有来自千里之外的江苏无锡企业。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与海东市乐都区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从技能培训到就业对接,两地正持续探索跨区域协作新路径。两地人社部门积极合作,在海东市设立劳务输出基地,在无锡市设立劳务工作站,为海东籍在锡务工人员提供协调与信息服务。通过签署劳务协作协议,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搭建劳务输出和用工信息共享平台。
去年12月,承载两地协作成果的乐都区零工驿站正式揭牌运营。以苏青协作为纽带,驿站一边归集本地用工需求,一边承接无锡企业传来的岗位信息。从短期的电子元件组装工,到季节性的物流分拣员,多类型岗位的引入,让灵活就业者有了更多选择。
负责驿站运营的青海尚博就业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王菊文介绍说:“以往的用工对接都是由当地用工中介完成,并且从中收取费用。现在,乐都区与惠山区两地人社部门会直接交流劳务资源和用工需求,并举办线下专场招聘等活动。我们还会按照无锡企业的需求开展专项技能课,培训完成后进行线上面试和本地体检,最终帮助务工者适配外地岗位。”这种“零中介成本、定制化培训、全流程服务”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务工者就业门槛。截至目前,乐都区已通过该机制累计向无锡推送务工人员120余人次。
如今,在苏青协作机制的持续助力下,乐都区的就业服务还在进行品牌化升级。当地正重点打造“乐育助人”劳务品牌,将服务范围从传统零工领域扩大至保育、育婴、家政、养老等产业。自该品牌创立以来,已先后培养相关产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次,为灵活就业群体开辟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