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川姜举办“书香润德 榜样引路”主题活动

南通川姜举办“书香润德 榜样引路”主题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3 17: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孔融为什么让梨?”近日,南通市川姜镇姜川村农家书屋内传出清脆的童声,在“德孝课堂”上,6岁的费玉安小朋友高高举起小手:“因为他知道哥哥吃得少,弟弟要长身体!”这充满童趣的回答,引发在场小朋友阵阵欢笑。

这是川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姜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七彩夏日”为契机,主办的“书香润德 榜样引路”主题活动现场——一场以经典浸润、榜样启迪、公益实践等多元形式,引导孩子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从身边榜样身上汲取前行力量,让美德的种子在童年心田深深扎根。

以文润心:书香浸润育新苗

姜川村近年来着力构建起“阅读+实践+传承的立体化教育模式,依托姜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红网格之家等阵地,积极联合倪健报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优质资源,创新打造“15分钟阅读圈”,精选200余册图书按年龄分层摆放,让孩子们在古今对话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

自年初以来,已开展“书香育诚信 阅读树新风”、“‘扫黄打非’迎新年,清风正气满人间”、“元宵文化润童心 传统薪火代代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共计10余场,覆盖青少年280余人次。活动当天,农家书屋管理员小吴携手大学生志愿者们,在 “德孝课堂” 上通过沉浸式阅读、互动问答等形式,将《孔融让梨》的谦让之美、《黄香温席》的孝道精神、《曾子杀猪》的诚信品格融入教学,让传统美德转化为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生动实践。

以德润德,榜样引领促成长

“奶奶,您坐稳当些,我来帮你打扫。”15岁的杨依萌边说边搀扶着奶奶坐在椅子上。这位平日里默默照顾独居老人的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分享了她坚持为老人送餐、打扫的暖心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活动特邀了村里备受赞誉的几位美德少年代表,既有“小手拉大手”的孝亲典范,也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助人先锋。杨宇豪同学分享了主动帮助同学、积极参与公益服务的经历,诠释友爱真谛;诚实守信的张凯杰同学则用他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小事,展现了诚信的可贵。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高尚品德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对家人关怀、对邻里互助的日常点滴之中。台下的弟弟妹妹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哥哥姐姐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美好品质。

以行践德,文明实践润心田

“先把牛皮纸裁成细条,像古人写的竹简那样。”在姜川村青年团员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自制古诗 “竹简” 的特色体验。裁纸、誊诗、穿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学礼,无以立”......一卷卷麻绳串联起来的独特“竹简书”便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这份亲手制作的“竹简”不仅是一件创意手工作品,更是孩子们心中一份可触摸、可展读的“美德箴言集”,以直观而有趣的方式,将千古名句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最温暖的环节,是孩子们亲手打包满载防暑降温用品的“七彩纳凉爱心包”。在姜川村志愿者和网格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将这承载心意的“清凉关怀”送到了快递员、环卫工人等在炎炎高温下坚守特殊作业岗位的人群手中。一声声稚嫩的问候,一份份亲手传递的清凉,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在姜川村传递开来,温暖了每一位受助者的心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姜川村党总支书记季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小切口’的教育实践,让传统美德成为乡村的精神底色。”未来,川姜镇将继续深耕“家门口”的育人沃土,让文化浸润更深、榜样引领更实、文明实践更活,努力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让乡村的明天因他们而闪闪发光。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