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日月光华”《朝天宫下》于故宫建院百年之际上演

“中华文化日月光华”《朝天宫下》于故宫建院百年之际上演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7 09: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5日晚,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制作、演出的原创话剧《朝天宫下》在戏剧厅迎来2025年复排后的首场演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话剧《朝天宫下》在此重要时刻上演,为那段不屈的历史带来炽热呼吸。“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的台词铿锵有力,全场回响。舞台下,观众们数次报以掌声,热泪盈眶。

话剧《朝天宫下》截取了故宫文物南迁往事中的重要一环: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城,南京沦陷,存放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部分故宫文物危在旦夕!危急关头,祝同礼为首的故宫人不惜以生命守护文明之火。舞台上,翠玉白菜、东坡肉石、西周颂壶、宋代黑釉盏,无数文物映射古今,串联起中华文脉;祝同礼、孙大爷、周若男,一个个中华儿女不懈抗争,赓续民族血脉;“人在文物在,文物在人在”的声声呐喊,便是国脉永续的象征。

“今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故宫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话剧《朝天宫下》以章剑华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为蓝本。他同时担纲本剧编剧、艺术总监,章剑华提及创作初衷就是为了“记住这一刻,记住这一切”,他说:“血脉与文脉相连,文脉与国脉相接。这是一部抗战剧,更是一部文化剧。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枪响了,祝同礼倒在血泊中,换来了国宝周全。在《朝天宫下》的叙事中,祝同礼以及无数文人志士的气节撑起了话剧主题。这位文物仓库主任外表文弱,而内心强大,面对侵略者“大和”“共荣”的无稽之谈,他引经据典,拆穿谎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无话可说。不过你们也不要想得过于简单了。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岂是你们几个强盗就能摧毁的!”软硬兼施之下他不卑不亢,在演员的演绎刻画下,一副文人风骨的形象便浮现于观众面前。在朝天宫看了一辈子门的孙大爷,他虽生在市井、不识文物,但在原始本能之下,以“插科打诨”的方式化解危机,守护国宝,无不体现普通百姓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情义与担当,也成为该剧人物塑造一大亮点。朝天宫下这些鲜活的人物、这些守护者,不分职业、身份,他们的抗争与智慧、他们的本能与坚守,诠释了何谓民族大义。

自2020年7月首演以来,话剧《朝天宫下》曾在南京、上海、南通多地上演,荣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不断地打磨精进,话剧《朝天宫下》的舞台呈现日臻完美,文人精神随着场场演出,掀起阵阵感动。“讲好故宫人的故事、讲好南京人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导演蔡向亮在复排之初就期待,“让这部戏再上一个新台阶,创造一个新辉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复排舞台,江苏大剧院集结原班主创主演,同时,还携手南京市话剧团共同打磨这部发生在南京地域的题材话剧。既有郝光、肖明、马小宁等老戏骨加持,也有孙岚、王鹏宇、赵飞、李南依、王军、夏靖烽、张秋月等一批实力派中青年演员参演。剧中的朝天宫布景、考究还原的历史文物、南京方言的运用,让很多观众感到亲切熟悉。对于发生在身边的这一段拍案称奇的故事,大家给予好评。

如今,故宫建院百年,朝天宫下孩童嬉戏,游人如织。古老石阶,片片砖瓦,成为历史的最佳见证者。它只是稳稳地伫立在那里,托举这来之不易的“安好”,任由孩童、游客的欢声环绕,成为献给那段烽烟岁月最清澈、动人的告慰。(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