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数字评价平台、首创AI伦理公约、百节AI启蒙课进校园……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

发布数字评价平台、首创AI伦理公约、百节AI启蒙课进校园……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3 10: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22日上午,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召开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会。会上正式发布“小米粒在成长”儿童研究性学习数字评价平台。该数字评价平台围绕小学生研究素养生成发展轨迹,进行动态测评,绘制儿童成长数字画像。会上还成立了全国小学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校,来自江苏、上海、浙江、深圳的19所小学加入联盟。

校园“含AI量”越来越高!数字评价平台正式发布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小力’!”活动中,力学小学的数字人形象“小力”首度亮相,他不仅与现场同学轻松对话,还担当起主持人,熟络地主持起节目来。在他的引导下,二年级同学们携手“网红”机器人一同发布了“小叮当课间操”研究成果。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人、机器人走进中小学校园,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鼓楼区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明确了鼓楼“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目标,在2026年9月前实现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覆盖。鼓楼区政府副区长金学春在致辞中表示,力学小学作为鼓楼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赋能基地”率先行动起来,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希望在未来,力学小学教育集团进一步推进多方参与,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产业联动,通过技术融合与创新实践,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会上,“小米粒在成长”儿童研究性学习数字评价平台正式发布。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李琳在主题汇报中介绍,2024年6月,力学小学教育集团就启动了数字平台搭建,目前该平台已面向10门学科、200多位教师、100个班级4400名学生全面开放,老师们积极实践,不断采集积累数据,走向大模型建设、智能体开发。“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数字评价平台让孩子们具备大胆想象、多向探索、勇敢突破、科学求证、迁移创生5大特点。”

力学集团5所学校(力学小学、力人学校小学部、龙江小学、复兴小学、旭日景城小学)分别在校内打造了元创智慧空间——AI+科学跨界实践、米粒运动魔方——AI体感智能交互、乐活AI智慧园——“1+1+X”智能体矩阵、AI启智——科幻画智赋能手、AI循证教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五大应用场景,让AI融入学校空间打造、课程建设、教师成长等方方面面。

儿童原创AI使用伦理公约,今年暑期将正式推出

“不要用AI上传和国家安全有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不能把AI的作品占为己有,要贴上‘AI制作’小标签。”“AI不可全信,还需自己判断。”……在《小学生AI使用伦理公约(儿童原创版)》发布环节,学生代表们结合自己实践和探索AI的经历,分享了原创设计的公约以及背后的思考。

据了解,学校对2—6年级3000余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AI使用伦理公约”的问卷调研,最终从人工智能使用的安全、诚信、文明、批判性及创造性五大方面建构伦理公约。今年暑期,学校还将正式出版《小学生AI使用伦理公约(儿童原创版)》。

会上,全国小学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校正式成立,包括江苏省淮安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深圳市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等学校在内的19所小学加入联盟。未来,联盟校将进一步联动,将优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此外,力学小学教育集团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中心在会上成立。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南大学大数据计算中心等13家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成为力学小学教育集团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专家大咖助力!百余节“小米粒人工智能启蒙课”火热进行中

活动中,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周志华以《什么是人工智能》为题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人工智能启蒙课。周教授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让同学们理解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周教授介绍,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技术,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改变世界,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小清教授带来《让人工智能成为高质量学习成长新引擎:可能前景与现实挑战》主题报告。

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小米粒人工智能启蒙课”已经在校内火热开展,学生家长、高校教授、企业骨干等纷纷走入课堂,《涉人工智能典型法律案例介绍与启示》《动物与人工智能》《如何用AI辅助自己的学习》等课程涵盖警务、科普、芯片等多个领域,将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与应用普及带到学生们面前。据了解,本学期6月30日前,力学小学将完成120节“小米粒人工智能启蒙课”。

为何要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人工智能教育?李琳书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个性化”“高质量”“大规模”三个关键词。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作用是“赋能”。首先,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化指导。再者,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能有效减少教师的机械工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集中做构建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工作,还能让孩子从知识的学习走向关键能力、全面素养的提升。再者,通过大规模推进教育因材施教是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