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张家港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强基计划”、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强链计划”和扶持特色半导体产业人才“强芯计划”同步发布(简称“三强计划”)。
“三强计划”背后,是一条条务实的举措:高校毕业生想创业,不仅给住房补贴,还送20平方米“零租”孵化空间;科技企业缺人才,不仅在高校开设产教融合“人才定制班”,还为学员减免一半学费;AI人才项目要落地,不仅可以在“人工智能+”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直接立项,还能“免评即享”30万元启动资金……
想逛逛、来看看,就送3万元的人才“来港大礼包”体验券,覆盖交通、食宿、文娱等多场景消费需求;张家港籍大学生带同学来“串门”,同学也能享受7天免费住宿。
找工作,来求职,可享最高2000元一次性交通补贴,其中海外学子再给予最高1000元专项补贴;青年人才驿站还能免费住宿,最长可住30天;知名高校大学生来港实习,还有每周3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和一定额度的往返交通补贴。
来就业,想安家,应届毕业生可享受每月800至1500元的租房补贴,往届本科生以上也能享受每月最高1000元的人才公寓租赁补贴。如果想买房,还有最高15万元的购房补贴等着你。
要创业,落项目,张家港量身打造“零租”孵化器,20平方米的青年创客空间,三年免租虚位以待。此外,这里还有5000万元青年创业基金,单个项目资助最高600万元。
张家港给礼包、给补贴、给空间、给资金,为的是让青年人才更多地看到张家港,更快地了解张家港、认识张家港、融入张家港。
“强基计划”之“强”,不仅“强”在补贴政策的力度,更“强”在制度创新的锐度。
针对特色半导体、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需求,张家港推动校企共建“人才定制班”,学员在港就业满1年可获50%学费补贴——这是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的新突破。
开发“港才通”小程序集成28项服务,政策兑现“即申即享”;打造“我听人才说句心里话”人才专属会客厅,高校毕业生需求实现“接诉即办”——这是青年人才服务模式的新突破。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免于评审直接认定张家港市领军人才;对重点产业领域国际性知名赛事和国内重点赛事获奖高校毕业生来张家港创新创业的,可直接认定为人才分类目录紧缺型人才——这是青年人才评价体系的新突破。
张家港通过“引育留用”全链条的制度创新,构建起“近悦远来”的引才生态,成为广大青年人才向阳而生的“青春梦工厂”,为推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做大人才基本盘。
未来已来,如何抢占“人工智能+”的新风口,人才是核心变量。张家港抢先出台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强链计划”可谓恰逢其时。
做强产业链,关键要培育人才链。“强链计划”中明确,张家港将对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领军人才最高可获600万元支持;在人才一号母基金二期中设立人工智能专项,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股权融资支持;在苏州·张家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设置人工智能专场,开辟专项特色评审;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设立“免评即享”机制,优质项目直接获30万元启动资金。
人工智能的人才链如何赋能产业链,关键要在“+”上做文章。工业经济是张家港的立身之本,更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生根的丰沃土壤。
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风口,张家港正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基因重组,重写产业“源代码”,而这势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助力。
为此,张家港一方面聘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担任人才引育顾问,拓宽人工智能“强链”场景;另一方面,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开展人才“校地双聘”,实现产业人才“聘任在高校、工作在平台、成果在企业”,打造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该市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在张家港人才一号母基金二期中设立人工智能专项,给予人才企业最高1000万元股权融资,特别优秀的提供最高3000万元的“人才贷”。
瞄准智能制造、智能算力、未来医疗等八大领域,张家港计划到2027年引育50个以上人工智能优质人才项目,集聚300名支撑性人才,建设2个以上“人工智能+”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赋能超百家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在长三角AI产业版图上标注出鲜明的“人才坐标”。
“目前公司通过引进的海外人才协助建成的8寸晶圆产线已全部投产,公司所有生产工艺步骤实现100%国产化。”谈起公司2024年的发展成绩单,江苏多维科技创始人薛博士满是自豪,而更让他自豪的还有一笔“人才账”。“在港城创业15年,我们累计培育引进的国家级人才就有10人,这是帮助企业打破国外高端传感器芯片技术垄断的核心力量。”
作为最早落户港城的半导体企业之一,多维科技是张家港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的亲历者,更是人才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见证者。截至目前,张家港拥有200多家特色半导体企业,其中80%以上是人才企业,涌现出多维科技、能华微电子、锴威特等细分领域标杆型企业。
2022年,张家港创新启动特色半导体产业人才“筑芯计划”,构建“图谱式”引才模式,绘制“产业上下游企业、企业人才需求、合伙人‘朋友圈’”三张图谱,开辟产业链式、精准型和合伙制引才新思路,将产业发展的内生需求转化为城市招才引智的不竭动力。政策实施3年,共引进300名半导体产业优秀人才。
如今,从“筑芯”到“强芯”,一字之变的底层逻辑是张家港以政策杠杆撬动产才深度融合,激发半导体产业发展“量子跃迁”的认知升级。这种升级体现在政策体系更完善。“强芯计划”从创新创业项目扶持、企业发展支持到人才激励措施,形成覆盖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13项政策组合拳。其中,专项设立的最高1000万元融资支持和“一事一议”上不封顶机制,突破了传统政策天花板;同时针对芯片研发中的IP购买、EDA工具采购、流片测试等关键环节,创新设置最高200万元分项补贴,精准破解企业研发投入成本过大的痛点。
“强芯计划”的出台,标志着张家港在半导体产业布局上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的战略转变。根据计划,到2027年张家港将集聚100家优质半导体人才企业引育1000名特色半导体产业人才,形成百亿级特色半导体产业集群。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