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鸿山遗址博物馆焕新开放

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鸿山遗址博物馆焕新开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7 18: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17日,无锡高新区“鸿博焕新 凤起伯渎”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鸿山遗址博物馆开馆活动在鸿山遗址博物馆前举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鸿山遗址历经多年保护与展示,以“文化+科技+生态”为内核进行升级改造,重新亮相。

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孙磊在现场介绍称,此次在对鸿山遗址博物馆展陈的提升中,坚持“保护优先、科技赋能、融合发展”三大原则,推动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相融共生。一方面,运用数字化建模、AR场景复原等技术,让遗址遗迹“可触可感”;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沉浸式展陈体系,以现代审美重构历史肌理,让吴越文明瑰宝与创新驱动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使文物与观众深度对话。

据介绍,此次焕新升级的鸿山遗址博物馆以三大核心展区全新亮相:北馆“凤鸣鸿山”通过四章叙事串联太湖文明至战国礼制,展出象征诸侯身份的“五璜佩”组合及“琉璃釉盘蛇玲珑陶球形器”;邱承墩原址展厅以玻璃栈道还原“中”字形墓坑原貌,呈现越国贵族墓的独特营建技艺;南馆目前正积极筹备布置当中,即将面向公众开放。

此外,博物馆还在入口大厅整合咨询、文创、休息区,半开放设计提升通透感;新增青少年研学中心,设置文物修复体验、古法制陶等互动课程;公众报告厅配备全息设备,将定期举办考古讲座,打造“可触摸的历史课堂”。

“鸿山遗址的发掘与保护,是一段跨越二十余载的守护与创新之路。”南京博物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奇志先生在活动发言中回顾了鸿山遗址的保护历程。希望鸿山遗址博物馆继续以“人”为本、以“文”为根,深入挖掘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价值,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近”起来,让公众“动”起来,为无锡建设“吴文化名城”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百家讲坛》著名讲述人纪连海以“泰伯奔吴”典故为引,盛赞焕新后的鸿山遗址博物馆以“科技为笔,匠心为墨”,在历史的长卷上续写新篇。“这里不再是单一的文物展陈空间,而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活动现场,无锡市高新区文商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如春与江苏向云端文旅公司总经理蒋敏峰、苏州苏马体育公司总经理朱建芳、全国设计大师奖、“大师奖”博物馆联合创办人、运营总监赵明签署了文旅项目合作协议。无锡市吴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逯俊宁与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馆长柯安顺签订了博物馆共建协议,多方合力推动吴越文化IP开发、研学旅游线路打造及数字化传播,构建“文化+科技+旅游”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晓峰为新任“新吴文旅推广大使”颁发了聘书,自媒体达人、文化媒体代表将携手以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传播吴越文化,助力“玉飞凤”飞入千家万户。(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