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营造全民守法氛围,将普法工作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近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简称:通州烟草)普法志愿者团队走进南山社区,围绕防电信诈骗、真假烟鉴别、电子烟监管三大重点,为居民编制法治安全防护网。
“你好,是XX先生么,您上次咨询我们的……”志愿者通过模拟诈骗对话,结合“退个人所得税”“中奖退税”“网络刷单”“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典型案例,揭露涉烟电信诈骗套路,尤其针对不法分子借助AI等手段冒充熟人进行详细讲解,提醒居民提高警惕,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遇到可疑信息及时拨打 110。市民张阿姨仔细阅读宣传资料道:“新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时时防范。”
“您看,咱们的真烟里拆开是没有烟梗的……”“这是我们的举报卡片,12313 热线 24 小时在线,查证属实有奖励!”
志愿者对比陈列“李逵”与“李鬼”样品,热心的向群众传授真假烟鉴别技巧,如何通过观察烟盒的封口、条形码、激光防伪等手段来快速识别真假烟,现场教授了“看、摸、查、闻”四步法。同时,针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真正将真假烟鉴别变成了“实用课堂”,市民张先生表示:“以前只知道看包装,现在知道每条烟都有对应烟草证号,学会查激光码‘身份证’了。”
“别被它的口味迷惑了,危害可不比传统卷烟小,部分不良商家还会销售含有毒品成分的电子烟!”志愿者们向居民们展示造型各异的电子烟,将电子烟普法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详细解读《电子烟管理办法》,呼吁家长共同筑牢“防火墙”。带孙子逛广场的王大爷主动拍照转发:“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这小玩意危害这么大,一定不能让家里的孩子碰啊!”
下一步,通州烟草将把此类“流动普法课堂”延伸至社区商超、校园周边,通过“宣传 + 实操 + 联动”模式,构建“部门监管、商家自律、群众参与”的良好法治氛围。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