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雨水节气刚过,陌上青草生新绿,正是开始制作青团的好时节。绵软香糯、清香扑鼻的青团是苏州的传统特色小吃,深受苏州人的喜爱,吃一口青团,就是吃了一口“春天”。
一大早,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华通三区的“杜福康糕团”就忙碌了起来。“这段时间,我们的青团开始售卖,不少老客户都打电话过来预订了。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从早到晚,一刻都不能停。”杜福康糕团的老板说道。
青团的绿,来自于新鲜的艾草,将新鲜艾草反复浸泡清洗,大火煮沸后捞出,拧干水分,打成泥,加入糯米粉和面粉,用力揉搓。醒发后,再揉到面皮光滑,面团均匀分好、压平,包入各种口味的馅料,搓圆成型即可。蒸笼上铺一层纱布,整齐地摆放其上。水沸后,再蒸15-20分钟就可以出锅,出锅后要趁热在青团上涂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避免变硬、干裂、粘住,一屉屉热气腾腾的青团便制作完成。
杜福康糕团从清朝传承至今,已经走过了五代人的岁月。五代人的坚守,让这份传统手艺在工业化和快节奏的今天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们家的年糕是最受欢迎的,一年到头都有很多人来购买。”年糕是“杜福康糕团”的明星产品。年糕共有原味年糕、红糖年糕和南瓜年糕三种口味。
为了确保年糕既美味又不腻口,杜家在原料选择、火候控制、打揉技巧等多方面都极为讲究。选用细腻的太湖糯米,搭配优质且科学配比的红糖、白糖,再加入清水或经过炉火蒸制的南瓜糊,不断搅拌均匀。随后,将拌好的糯米粉装入木桶,置于土灶上,用旺火蒸制十余分钟。其间,还需专人时刻关注糯米的熟度,并适时调整火候。蒸熟后,热气腾腾的年糕被倒入缸盆内,不间断地打揉。经过一番捶打,年糕逐渐成型:粘性不断增强,甜味逐渐渗透。最后,涂抹上一层菜籽油,继续反复打揉,直至年糕变得劲道甜糯、温润绵长,令人垂涎欲滴的年糕便大功告成。
其实,除了青团以及年糕外,通安的猪油糕、赤豆糕、花糕、松糕、重阳糕、定胜糕、桂花糕、年糕等各种糕团琳琅满目,糕团融入在通安人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婚礼宴席,小到小吃甜点,它保留着最真切的通安味道。
苏式糕团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载体。它与苏州人的生活紧密结合,成为节日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象征着高兴和团圆,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代表着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