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举办康养非遗展示活动 中医药文化“圈粉”国际友人

南通举办康养非遗展示活动 中医药文化“圈粉”国际友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22 19: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21日,“问道中医药·洋眼探瑰宝”中外文化交流暨健康养生非遗展示活动在南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近年来,崇川坚持以“提升中医内涵,惠泽人民群众”为目标,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全区现有157家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14家中医馆和1个中医阁,注册中医执业医师716人。今年以来,崇川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65岁及以上居民约12万人次,签订个性化中医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1100余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崇川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名医辈出,从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到清代御医薛宝田、通城名医汤回春,再到当代首批国医大师王绵之、朱良春、周仲瑛等,在这片土地上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这里名药远扬,季德胜蛇药、王氏保赤丸、金荞麦片等中成药,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当天下午,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约30名国际友人,走进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了解中医药历史和文化;走进南通汉药中医医院中药展示区,观摩推拿、拔罐等中医技艺,学习制作中药香囊、品尝中医药茶饮,接受专业中医师健康咨询服务;走进精华制药“王氏保赤丸”生产基地,沉浸式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保赤丸背后的故事和制作技艺。

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介绍,南通大学非常注重文化传承创新,这些年来学校格外注重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同时,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了全国首家范曾艺术馆,在全国第一个把国家级非遗项目引入高校,力求在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融会贯通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冬梅介绍,南通近年来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持续深耕“爱上南通”“品味崇川”等文化交流品牌,南通市中医院和意大利锡耶纳医院缔结友好医院,海安市中医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中医中心”,南通市卫健委今年派遣专家团队赴马耳他、圭亚那开展援外医疗和中医药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南通中医药文化走向了世界。她希望大家关心和支持南通,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理论研究、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与大家一道促进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成为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独特纽带,助力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泽佑天下苍生。

现场,2025年崇川区“品味崇川”系列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计划发布。江苏省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范冬,南通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兵,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陶锋共同为14位“中医药文化交流使者”颁发聘书。崇川区委宣传部与南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共同签署《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区校合作协议》。

在现场的18个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与会嘉宾一边品尝中医保健性糕点和饮品,一边聆听中药茶饮的冲泡与品鉴方法,中医推拿、艾灸等中医技艺体验区前排起了长队……浓浓的中医药文化不仅“圈粉”了国际友人,也让南通大学的师生们增长了不少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秉持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原则,深化中医药产学研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拓展和延伸中医药文化服务贸易,努力打造更多中医药文化知名品牌,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崇川力量。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