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高铁串联江苏“千亿县”

沿江高铁串联江苏“千亿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26 0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底,沪宁沿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沿长江南岸修筑的高铁线路,串联起了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GDP超千亿的江苏县域,推动强区、强县、强市(县级市)之间串珠成链,构建了加强版的“轨道上的长三角”。

位于江阴的兴澄特钢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参与了国内外许多重大工程,如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迪拜塔、中国天眼、沪苏通大桥等。和江阴的大多数企业一样,兴澄特钢也在智慧转型的道路上持续发力,炼铁智慧大厅汇集了集团在全国各地的高炉生产情况,既可以实时在线监测生产过程,还能对问题进行远程专家诊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兴澄特钢的智慧转型也是江阴激活全域创新的发展缩影,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近年来江阴积极探索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制造业跨越提升的新路径,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为目标,“科创江阴”正在由图景变为现实。

青蒿素是中医药的瑰宝,但长期以来青蒿素类药物生产技术都被两家欧洲医药巨头所垄断。在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闫勇义回忆起创业并落户张家港的经历。2010年,在植物提取相关行业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闫勇义归国,与中科院、中山医药大学的3名博士开启了青蒿素衍生物的生产技术和研发攻关。在公司面临从研发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他经由朋友推荐来到张家港继续发展。闫勇义清楚地记得,初到张家港时,政府就送来了“大礼包”,在资金、厂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几年时间下来,威胜生物医药就发展成为了全球唯一的青蒿素医药原料全产业链公司。

和闫勇义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才将目光投向张家港。截至目前,张家港人才资源总量44.3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4.1万人,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超1200名。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为此张家港拿出人才工作“秘籍”,即全领域人才引进培养,给予力度空前的“综合扶持”;全流程人才发展支持,既有对勇攀高峰的企业给予的“上市支持”,也有积极稳健的“金融支持”;全要素人才服务保障,创立了张家港人才礼遇体系,实施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最大程度地拓展人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走进常熟服装城,就会发现这里和传统商城不太一样,这里鲜少看到顾客。早在2021年,服装城便将综合市场的2至5楼改造成了供电商直播的数字时尚基地,现有150个左右的直播间,在这里线下客流量已不再是这里最关心的数字,直播间人数、粉丝量、订单量等成为商家更看中的指标。热闹的直播间外,仓库管理员推着小车在基地穿梭,将一件件衣服扫码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常熟服装城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市场副总经理魏慧说,通过线上物流平台,服装城数字时尚基地月发单量有60万单左右,全年交易额保持在6亿元上下。服装城的转型折射着常熟持续激发产业转型效能的求变之路。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曾说过,太仓在德国的知名度甚至比中国还要高。走进太仓的南京路,托克斯、通快机床、舍弗勒......一众知名制造业德企聚集于此。从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落户太仓以来,三十年间,这里已经吸引了近500家德企落户。除了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外,优质营商环境生态也是太仓的竞争力所在。“在太仓,企业正常发展时政府绝不干扰,企业有需要时及时现身,我们的口号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太仓高新区经发局局长屠丹平说。

在距离德企园区数公里开外的太仓港,一排排堆叠的集装箱和长江上一艘艘穿行的货轮。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太仓吸引外企入驻的优势之一。这个长江第一外贸大港现已和国内的67个港口建立了航线,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经贸往来,202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06.44亿元,“太仓的国际范正越来越足,全球仓的名声越来越响。”太仓市商务局副局长虞斐说。

自上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开创以来,苏南地区县域经济持续繁荣。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邓传林看来,当前这一地区的县域发展呈现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其特点包括产业发展进入了以知识、信息、数据、高端人才等新要素驱动阶段,聚焦某细分产业方向,与区域内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加强与全球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专利、产业转移等领域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随着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沿线的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正式融入沪宁“1小时交通圈”。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冯树春认为,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助力沿线城市推动产业链各要素流通,加快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促进人才、资金、物流更高速运转。同时,沪宁沿江高铁将与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共同构成长三角地区向西辐射的高铁大动脉,“也将打开苏南强县军团发展新空间,推动形成东中西部交流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布局。”(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