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剧电影《国鼎魂》在苏州首映

苏剧电影《国鼎魂》在苏州首映

来源: 中国日报
2023-09-28 20: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戏曲逐渐与相对“年轻”的电影艺术结合,将经典的戏曲故事,通过镜头、通过银幕加以表达,国粹因此得以再度焕发魅力。在“讲好中国故事”及戏曲电影日渐繁荣的文艺风潮之下,苏剧影片《国鼎魂》应运而生,将于年内上映。

《国鼎魂》由苏州市苏剧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出品,讲述了一个守护国宝、忠诚勇毅的历史故事。在电影制作前,故事的舞台版本已经过多次打磨,受到包括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荣誉大奖等多项嘉奖。自9月7日以来,《国鼎魂》全面启动线上、线下宣传,路演途径西安、南京、合肥、杭州和上海五座城市。关于影片的文字和视频精准触达超七千万受众,得益于影片本身的优秀,本次路演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让影片预载了更多的观影期待。

《国鼎魂》的路演自西安出发,因为故事里的两尊宝鼎在陕西出土;终于上海,则是因为它们中的一尊安置在上海博物馆。重走了一遍历史中的真实轨迹,《国鼎魂》于9月27日回到故事缘起的苏州,成功举办首映礼。作为宝鼎的精神故乡,正是“贵潘”的矢志守护,让国宝的光环锦上添花。

影片的四位主创也来到现场,分别为影片的主演、曾获第十二届、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的苏剧艺术家王芳老师,曾获第二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配角奖”榜首、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的张唐兵老师,以及影片的编剧,国家一级编剧、原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和制片人陈祺皞。此外,影片故事原型潘达于的孙子潘裕达老先生也亲临现场,见证这个难得的时刻。

本次首映现场,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认真观看了影片的放映,并在映后与主创和嘉宾们热烈交流。影片主演王芳老师和张唐兵老师分享了关于人物理解的深刻见地。王芳老师提及潘达于先生守护国宝的整个过程,历经中华民族最为艰难的时期,而宝鼎终获得平安的那刻,一句“真的可以安定了吗?”,王芳老师念得尤其辛酸和共情。张唐兵老师则着重体味潘祖念在关键时刻的破釜沉舟,潘家无后继之人,他只能将比性命还重要的宝鼎托付给刚过门的儿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宝鼎深埋地下,也不能落于他人之手。

对于王芳老师来说,表现一位女性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是挑战也是机遇,于是她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唱词台词方面努力适应电影镜头。行头和装扮对于戏曲来说非常重要,一些重点戏份需要演员花费较长的时间准备,并在炎热的夏季穿着厚实的戏服上镜。为了追求最好的表演效果,王芳老师和张唐兵老师往往会反复磨合、拍摄关键戏份,力求让镜头的呈现精益求精。

本次交流,编剧李莉老师带来了新的角度和新的精彩。李老师作为苏州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她愈发能与潘达于等角色柔中带刚的“苏州性格”进行共情,这种精神共振,无疑也让影片内涵深广。有观众提问从戏剧到电影改编的不同写作方式,李莉老师给出了解答。在戏曲中,王芳老师可能会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集中的情绪展现,但这个方式并不适合电影,所以只能在剧本中进行一些删减;为了更好地表现时间流逝、人物心绪变化,除了剧本的调整之外,美术、道具也要搭配使用,如片中的时钟和落叶,就很好地辅助了影调的变幻。

潘达于先生的后人,潘裕达老先生的到来让本次活动锦上添花,他回忆了与潘达于先生暮年时相处的点滴,让这个银幕中的角色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可亲可感。如同其先人一样,潘裕达老先生同样有博大的胸怀,他给予了《国鼎魂》的艺术创作极大的自由和支持。

随着映后对谈步入尾声,《国鼎魂》的苏州首映活动至此圆满结束。从陕西破土而出,安放于上海及北京的博物馆,故事里的两尊宝鼎和潘达于先生的高洁气质,终于在今日“魂归”它们的精神故土。《国鼎魂》将会辐射更多华夏儿女了解这段爱国爱家、守护国宝的真实故事,促使人们在故事中体味崇礼重文、守护文脉的家国情怀。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王晔】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